第五百八十一章 靖康元年(第2/3页)

赵桓命平凉军节度使、中太一宫使范讷,统领胜捷军扈从。

这天,不少朝廷官员闻听赵佶已经离开京师,相继逃出了汴梁城。

赵佶在南都并没停留多久,他们买了骏骡之后,便赶紧骑上继续向南前进。

途中,路过一个村庄。

赵佶走累了想歇歇脚,见一户人家竹扉半掩,遂拍门而入。

这户人家只有一个老婆婆在家,赵佶于是与她拉起了家常。

老婆婆问赵佶姓氏。

赵佶回答说:“姓赵,居东京,已致仕,推荐长子自代。”

赵佶骑着骏骡到达符离(后世安徽宿县北符离集)后,又改为乘大船继续南下。

船行至泗州(后世江苏盱眙西北),赵佶弃船登岸,至江边集市上买鱼。

赵佶很会买东西,他与卖鱼人讨价还价,最终得胜而归。

买鱼归来,赵佶颇有感触,遂赋《临江仙》小词一首:过水穿山前去也,吟诗约句千余。淮波寒重雨疏疏。烟笼滩上鹭,人卖就船鱼。古寺幽房权且住,夜深宿在僧居。梦魂惊起转嗟吁。愁牵心上虑,和泪写回书。

到达泗州后,赵佶才停住匆忙的脚步稍微休憩。

泗州城地处淮河下游,淮河在此处与汴河相连,这里是南北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这时候,行宫副使宇文粹中以及童贯、高俅等大臣,都相继从后面追赶了上来。

童贯本来已被赵桓任命为东京留守,但童贯闻听赵佶南幸,于是私率胜捷军亲兵倾巢而出,追赶赵佶,美其名曰“护驾”。

童贯胆子的确很大,对于赵桓的任命他竟敢拒不从命,这也是童贯后来被定罪处死的十大罪状之一,即:不俟敕命,擅去东南;差留守,不受命。

像童贯这样擅自离开京城,前往东南地区的官员其实还有很多。

达贵、百姓和那些地位较低的官吏就不说了,高官自尚书而下逃遁者,如张权、卫仲达、何大圭等五十六人。

以至于上朝的人只剩大半,不少位置都空着。

蔡京、蔡攸与宋焕家族,千余人,无一在京师。

而蔡京、蔡攸门下之士,弃官而逃者十之七八。

童贯和高俅都是手握兵权的重臣,而且他们都是领兵而来——童贯领着三千胜捷兵,高俅领着三千禁卫兵。

名义上,童贯和高俅都是来给赵佶护驾的,都要保护赵佶过淮河,去扬州。

而实际上,童贯和高俅都是来跟着赵佶保命的。

一朝天子一朝臣,加之他们本就屁股不干净,所以,他们预感到,自己若是留在汴梁城里,十有八九凶多吉少。

童贯比高俅早一步到泗州,所以赵佶被童贯抢到手,保护了起来。

童贯诈传赵佶命令,令高俅守御浮桥,不得南来。

高俅对这道命令很怀疑,执意要面见赵佶。

可童贯就是拦着不让高俅见。

东路金军已于正月初七兵临汴梁城下,并开始猛烈攻城。

赵佶闻讯,赶紧动身离开泗州,并往扬州。

这时,高俅拒不执行童贯的命令,带领禁卫军也要跟随赵佶南下。

童贯大怒,遂令胜捷军射杀禁卫军。

禁卫军军士不少因此中箭身亡,还有一百多人从桥上掉到河中淹死。

胜捷军是西军强军,童贯的亲兵,更是其中的精锐,禁卫军哪里是其对手?

打不过童贯,高俅只好下令禁卫军停止前进。

高俅父子兄弟都站在路旁等候,希望能再见上赵佶一面。

不久,赵佶乘坐肩舆而来。

赵佶、高俅见面之后,君臣相顾泣下。

赵佶想说些甚么,可或许是因为蔡攸、宇文粹中、童贯等大臣陪伴在侧的缘故,赵佶最终一语没发。

路上之人见此情形,莫不扼腕流涕。

高俅于是留守泗州,控扼淮津,以防金军前来追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