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八章 前恭后倨(第3/4页)

两朝封疆接畛,义同一家,各宁尔居,永保信睦……”

可以说,赵桓都快没有底线了。

自正月十五日开始,四方勤王之师陆续渐至城外。

李纲将这数万之众安置在京城四周,并分别建立起有效的组织机构。

正月十八日,统制官马忠率京西募兵来到城下,然后在顺天门外,恰好与一群金兵相遇。

马忠率军乘势击之,杀获甚众。

勤王之师不断云集,让赵桓的态度慢慢发生了转变。

等到京畿、河北路制置使种师道与统制官姚平仲率领泾原路、秦凤路之兵抵达东京城下。

卑躬屈膝很久了的赵桓,终于直起腰板。

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

种师道和西军一来,金军立马收敛起之前的狂妄态度,并悄悄向北移砦,增修城垒,似要全力镇守牟驼冈以自卫,游骑也不敢外出剽掠了。

不过——

种师道还没进城,宰相李邦彦就派人送来一份敕书,说:“朝廷与金人和议已定,敢言战者灭族!”

种师道这年已七十六岁高龄,而且身上有病,所以他没骑马,而是乘坐肩舆入城。

见到赵桓后,种师道道:“臣不知京师有如此之急,臣曾揣测金人必不敢渡河,故来迟。今臣在此,陛下不须忧也!”

已受尽了委屈的赵桓,听了种师道此言,差点没哭出来。

赵桓道:“爱卿可有退敌之计?”

种师道道:“臣以为,讲和非计也。京城周围八十里,如何可围?城高十数丈,粟支数年,不可攻也。若于城上扎寨,而城外严拒,守以待勤王之师,不逾旬月,敌自困矣。然而,业已讲和,亦不可废止。金银不足,请以见数与之,如其不退乃与之战!况且四镇之地,内有保州,此乃宣祖陵寝所在,不宜割与。”

种师道此言一出,李邦彦等主张议和的大臣,脸色全都变得很不好看。

完颜宗望得知大宋西军已至城下,立即派使节王汭入城觐见赵桓。

名义上这是回谢赵桓的赏赐,其实完颜宗望这在是观察了解宋国目前的情况。

王汭入殿,伏地拜奏,对赵桓赐到沈香山子、花犀、玳瑁酒器并奇兽珍禽等,表示感恩之至。

王汭这次觐见,礼节与以往相比,恭敬了许多。

赵桓回头对种师道笑道:“彼畏卿故也。”

此前,汴梁城诸门尽闭。

种师道下令打开东部城门与南部城门,听任市民出入如平常,民心因此而稍稍安定,金人则担忧不已。

种师道又向赵桓建议,先不给金人其所勒索的金银,另外派大军扼住于黄河,使金军匹马不还。

对此,宋钦宗皆答应。

种师道受命出外巡城,经过视察,他对破敌已胸有成竹,对身边的亲信说:“敌易破也,但扎连珠寨对垒,使不得虏掠。待敌粮匮乏时,便可进兵。再派兵将临黄河设伏,等其半渡时击之,此万全之策也。”

种师道想进一步了解一下金军的内部实情,于是派出几名骁勇出城,抓获了三名金兵。

种师道令他们说一说他们军中情况。

其中一人宁死不说。

种师道下令斩之。

种师道又问第二个人,这人很恐惧,于是坦白说出他所知道的军中情况。

种师道下令将另一人破其腹,以验所食之物。

破腹一看,这个金兵腹中无它,只有一些豆子。

种师道对在场的众人说:“敌粮已匮,可以殄灭。”

随后,种师道将那名活着的金兵放还,让他回去将这些事告诉完颜宗望。

宗望得知此事后大惊,于是决意求和。

前来勤王的官军,除了种师道与姚平仲外,还有鄜延路的张俊、韩时中,环庆路的汪洋、马迁,熙河路的姚古,秦凤路的种师中以及折彦质、折可求等勤王兵,另外还有刘光国、杨可胜、李宝诸路兵,号称二十万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