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四章 西夏使团(第3/4页)

这也是为甚么,金人攻打辽国和天作地的时候,西夏两度出兵帮辽军和天祚帝后来还收留天祚帝的原因之一。

十二年前,环州(后世甘肃环县)定远寨大首领李讹移背叛宋朝,写密信给西夏统军梁哆,邀其出兵入宋抢掠粮草,夏军偷偷入侵,围困定远寨达二十五天之久,气焰十分嚣张。

赵佶命童贯带兵出战。

童贯衔命来到西北前线,立即作出部署,对西夏展开反击。

不久,熙河经略使刘法率步骑十五万出湟州(后世青海乐都南),秦凤经略使刘仲武率步兵五万出会州,童贯率中军驻兰州,策应两路大军。

刘仲武至清水河筑城,留兵屯守,刘法在古骨龙(青海东都北)与夏军展开激战,斩敌首三千级,大获全胜。

西夏的嚣张气焰被打了下去。

在那之后,宋军开始蚕食西夏。

到了七年前,也就是宣和元年,童贯以种师道、刘仲武为将,分率鄜延、环庆两路兵马出肖关,进击横山。

西夏军大败,野战精锐被歼灭殆尽,横山更是被宋军全数夺取。

范仲淹、韩琦、李宪和章楶们埋下的种子,终于在徽宗朝时由童贯摘下了果实。

宋朝的横山攻略取得了完美成功。

这长达几十年的战略演变,每一次完善都是宋军在付出惨痛代价之后所进行的调整和修正,而最终也证明了不断完善之后的横山攻略,对于西夏而言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毁灭性打击。

宣和之败后的西夏,其实已经处于亡国边缘——尽管那时西夏的核心地区灵夏等地未受损失,但是衡山的丢失已经使西夏完全失去了地利优势和战略主动权,进可攻退可守的宋军只需再加把劲,就可兵入兴庆府,灭了西夏。

为甚么说,西夏丢了衡山,就有很可能被宋朝灭了?横山地区对于西夏真这么重要?

答案是肯定的。

横山位于陕西北部,横亘千余里,地势险要,是西夏进攻宋朝的最前沿基地。

宋夏两国以横山为分界线——大体上,“横山以北,尽为西夏所有”,以南则属宋界。

自宋真宗将横山连同灵夏二州“并授德明”之后,党项人才真正拥有了立国的根基。

可以说,没有横山就没有西夏国。

而横山对于西夏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几方面:

一、横山地区不但山势纵横,而且水力丰富,无定、大理、吐延、白马等河流纵横交错,使得横山成为除灵州、凉州、肃州之外,西夏最肥庶之地,以至于畜牧业和农业十分发达,是西夏进攻宋朝最主要的就粮区。

二、横山东部的茶山、蕸芦山是西夏盐铁的主要产地。

三、世居横山地区的横山羌,是西夏兵员的重要来源,其勇悍善战,冠绝西夏。

四、横山地势险峻,十分难攻,西夏于汉界缘边山险之地三百余处修筑堡寨之后,横山就成为宋军北进灵州的第一道、同时也是最难以逾越的障碍,而西夏仰仗横山之险,直接阻隔了宋朝自天水到大同一带的交通线路,同时,西夏军自横山聚集之后,漫长的宋夏边境线随时随处都能成为其突破的目标,庆历大增兵之前,宋朝在西北四路的焦头烂额除了因机动性差外,与西夏占据了横山这一有利的地势不无关系。

用最容易懂的说法就是,横山对于西夏而言,其重要性就如同燕云十六州对于辽国一般,进可攻、退可守,同时还是重要的农业、经济基地。

而失去横山的宋朝,在战略上也极度被动,鄜、延、环、庆、泾、原、秦、陇等州县时刻处于西夏军的威胁之下。

由于机动性差不利救援,宋朝只能分兵驻守。

如此,又给了西夏军逐个击破的机会,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这三场宋军的败仗,无一不是被李元昊利用机动性优势以多围寡而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