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三章 痴心妄想(第3/4页)

李仁孝尊其母曹氏为“国母”,尊仁皇后为“皇太后”,罔氏为“皇后”。

政治上。

对外,李仁孝仍走他老爹李乾顺的路线,交好大中——鉴于,西夏目前艰难的处境,又鉴于,李衍和李乾顺曾结为异姓兄弟,李仁孝本身就是李衍的侄子,李仁孝主动派人去大中请求将兄弟之邦降为伯侄子邦,李仁孝愿意尊李衍为伯父,西夏愿意成为大中的藩属,李仁孝企图以这种方式化解大中对西夏的经济制裁,以稳定外部环境、内部隐患。

对内,李仁孝重用文化程度较高的党项和汉族大臣主持国政;设立各级学校,以推广教育;实行科举,以选拔人才;尊崇儒学,大修孔庙及尊奉孔子为文宣帝;建立翰林学士院,编纂历朝实录;重视礼乐,修乐书《新律》;天盛年间,颁行法典《天盛年改新定律令》;尊尚佛教,供奉藏传佛教僧人为国师,并刻印佛经多种。

虽然李仁孝年轻,但李仁孝的这些施政手段可不嫩。

当然,这一切的一切,都要感谢李乾顺——李乾顺在油尽灯枯之际,为李仁孝安排好了李察哥、李仁忠、李仁礼这三个得才兼备的辅政大臣,这才使得,李仁孝虽然即位匆忙,但却是很平稳的接过了西夏的皇位。

不过——

这只是暂时的现象。

实际上,只要有点政治眼光的人,便能看出来,现在的西夏其实是坐在火药桶上,随时都有被炸飞的可能。

果然!

没过多久,西夏就发生了萧合达叛乱事件。

萧合达本是辽王朝的将领,当初扈从成安公主耶律南仙来到西夏。

因为萧合达武勇善骑射,李乾顺于是将萧合达留在了西夏。

这些年来,萧合达从征多有战功,李乾顺于是赐他国姓,提升为夏州都统。

李乾顺背辽以后,成安公主耶律南仙及世子李仁爱相继而死。

那时,萧合达便已经暗恨上了西夏、暗恨上了李乾顺。

可在暗恨李乾顺的同时,萧合达又畏惧很有手段的李乾顺。

因此,在李乾顺没死之前,萧合达不敢轻举妄动。

后来,萧合达遣人去寻找耶律雅里,想同耶律雅里联手。

可等到萧合达派去的人找到耶律雅里,耶律雅里已经因为打猎而累死了。

萧合达随后又派人去可敦城找耶律述烈,然而,耶律述烈却只想自己逍遥快活,根本就不想复国一事。

萧合达因此大怒。

恰逢李乾顺驾崩,萧合达遂愤而据夏州城叛。

萧合达随后联络阴山的契丹部族,图谋拥立辽王朝的皇室后裔,恢复辽王朝。

不久,萧合达叛军进围西平府,攻克盐州,直逼贺兰山,兴州大震。

偏偏,祸不单行。

这一年,西夏又发生了严重的饥荒,粮价飞涨,一升米竟卖到百钱。

不仅饥荒,都城兴庆府又发生强烈地震,余震逾月不止,坏官私庐舍、城壁,人畜死者万数。

随后,夏州发生地裂,黑沙涌出,高达数丈,树木、民居皆被陷没。

由于饥荒、地震、地裂造成的灾难,使党项部民难以生存,只有铤而走险,举行武装起义,反抗朝廷——韦州的大斌,静州的埋庆,定州的竾浪、富儿等部族人民纷纷起义,多者万人,少者也有五六千人,他们攻劫州城,州县连连告急。

枢密承旨苏执礼建议说,这些事端,皆因灾难而起,当优先救济灾民,并提出了救济之法,也就是:凡因灾而死亡二人者免租税三年;死一人免租税二年;受伤者免租税一年。房舍塌毁者令官府帮助修复。实行赈法,对饥荒严重的地区,下令诸州官吏视察,按灾荒轻重程度使赈济抚恤达于井里。

公平的说,苏执礼的办法是不错。

可问题是,西夏没钱,根本就没法按照苏执礼的办法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