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八章 借力复国岂如前(七)(第2/3页)

“以越国的反应,他们若是少量出兵,我们并不惧怕。若是多出兵,又要提前准备粮草征召,而且胡非子入齐,越王必然以为滕国之事是齐国在后操控,也需防备齐人。”

“我们在这里胜利的越辉煌,越王也就越不敢只派少量军队来反扑影响滕地生产。我们这里胜利的越辉煌,他也就越担心齐国经过我们的帮助可以攻下琅琊。”

“所以这件事,田氏不想替我们背也得替我们背。而且我们若是能够战胜越国,田氏还会主动站出来替我们叫好。”

滕地距离沛县实在太近,不过百余里,当真算得上是朝发夕至。说是三月份,那就不会早也不会晚。

适分析了一番,众人无不赞同,墨家内部尚无为了反对而反对的人,这件事很明显三月末出兵最合适。

墨子沉吟片刻道:“适,你此次领军出征,虽掌军旅事,却也不要忘记你的本职。宣义部必须要讲清楚,为何而战,为什么这是利天下的。但是……还要注意措辞,不要让天下诸侯恼怒,暂时我们不过鸡卵,他们才是石头。”

适道:“这我知道。可以借姬特之口来做宣扬,他是请我们出兵行义的,足以让天下诸侯不至诘难。”

“宣义部终究只是动口的,还是需要大量的可以划分土地、教授稼穑的墨者或是游士进入滕地。市贾豚、公造铸那边的粮种、铁器也一定不能耽搁。”

两人都表示觉悟问题,墨子也说可以调派大约二百名墨者和游士前往滕地填补官吏的真空,传播律法和学识技术。

适想了想又道:“滕叔羽等滕地旧贵,也应该知会他们一声,让他们做好准备。”

“但是那边的我们明面的人,都要尽快撤回了。一旦走漏了风声,我们明面上的磨坊、食铺等,都会被越人捕获杀戮。”

“我建议让骆猾厘和屈将先行前往滕地,知会滕叔羽后,再带我们的人撤回。”

这一番言辞说的极为合理,实则适包藏祸心,他确信以滕叔羽这样的人物,必然不会组织的太严密。

滕叔羽是市井之徒,不是那些整日沉浸的阴谋中的贵族,这样的人搞阴谋活动,根本不适合。

一旦集结众人盟誓,必定会有人担忧越国大军前来而去告密,这是不可避免的情况,很容易出现疏漏。

而且他之前也让滕叔羽拟定一份盟誓的名单,以那些人的组织能力,一旦被察觉就是灭顶之灾。

借越人之手除掉滕地的旧贵族,就剩下一个光杆的姬特,这是最完美的情况。

既然沛县已经有足够填充小小滕地的官僚,有了破除井田分封制的铁器,适实在想不明白所谓贵族除了当“蠹虫”外,还有什么作用。

……

半月后,沛县已经开始动员,宣义部开始宣传鼓动,在沛县“求学”的姬特也开始频繁出面,但暂时并未做最后的请求。

滕城。

屈将带着一些墨者又给滕叔羽送来了一些火药雷和短剑,随后便以可能出现凶险为名,将墨家在滕地的产业暂时交由滕叔羽和他的市井伙伴接管,在滕地的墨者一夜之间全部撤出。

滕叔羽如今手中有剑,有火药雷,还得到了墨者今年春夏就会应“滕侯之后公子特”之请“利滕国万民”而出兵的消息,兴奋不已。

他已经联络了不少在滕地的旧贵族后裔,之前墨家给他提供了一部分资金让他和这些贵族交往,并未说明真正想做什么。

如今计划都已经确定,滕叔羽也就准备做出一番大事,以为将来自己能够在复国的滕国之内有俸禄官职。

民众对于复国这种事并不是很关心,而关心这种事的不是那些旧贵族后裔,就是一些市井之间准备做成一番大事的游士。

滕叔羽知道民众对于复国并不在意,也根本不可能去联系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