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六艺与时代(第3/3页)

在春秋战国说小学,很多人立刻会明白这是什么意思,说开蒙却会被人难以理解,觉得这可能是九州之外的称呼。

在春秋战国说师长、连长,各国的人立刻就能想到师长大约率领着几千人,连长率领着一二百人,而说什么指挥使之类的称呼,听起来就像是蛮夷。

在春秋战国称呼同志,那就是同姓贵族之间的一种比朋友密切的尊重称呼,早已存在,以至于墨家互称同志,天下皆以为然并不以为这样的称呼怪异。

既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这小学里教的六书,是君子六艺之一,正是: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这正是汉字几千年来的基本结构。

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合格的贵族,真正通晓六艺,在六书上,要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六书,教的是“造字的方法”,而不仅仅是认字。

真正六艺精湛的人物,譬如孔子,你拿出一个字,他可以告诉你这个字的典故、由来,是象形字啊还是指事字还是假借字?

这个字为什么要这么写?

这么写有什么意义?

其中折射出怎么样的哲理?

而不是说通晓六书,只是说认字,那是最低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