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新俗旧礼(四)(第2/3页)

“太古之时,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无衣服履带宫室畜积之便,无器械舟车城郭险阻之备。”

“那时候,民聚声群处,知母不知父,那就是法,那就是德。包括抢亲、抢走女人,这都是被天下所承认的法和德,是被认可的。”

“那你现在这么做,会怎么样?你说,尧舜时候也是抢亲,我现在就抢了……那恐怕是要被枪决吧?”

庶俘芈哪里懂什么《易》,哪里知道什么是六二,什么是屯卦,可中年人所言的那些东西,都是墨家道义和逻辑说知的结果,也就是说在太古时候,抢亲是被法律保护的,是被承认的,而现在则是要被枪决的。

由此说明所谓尧那时候的仁政是基于当时,而若是放到现在妥妥的恶政一样的道理——道德、法律、善恶都是随着时代变化的,世上没有亘古不变的永恒的、普世的、万世不易的道德。

庶俘芈连忙道:“我可没要抢亲……”

中年人笑道:“是,你没去抢亲,但你要是真的做男女相恋不问父母之言,对于现在的风俗和道德而言,你就是抢亲。我再说一遍,这里不是泗上,这是高柳,不一样。”

“道义上、情理上,规矩上,我肯定是支持你。但是支持归支持,该走的程序还是要走。”

“聘礼啊、纳采啊,这都是要去做的。当然了,纳吉也得做……你也知道,咱们墨家的纳吉,只有吉、没有凶。”

纳吉就是占卜,这是从商代就留传下的习惯,如果要是卜到了大凶之兆,一般也就等同于婚事告吹。

墨家本身是有自己的祭祀鬼神系统的,这件事的处理就遵从“坚守规矩、尊重传统”这八个字——所有的婚事占卜的卦辞,全都是吉兆,走这个形式,但却不走其实质。

庶俘芈嘟着嘴,嘟囔道:“这不还是最终要看人家里的意见?这和咱们泗上的规矩可不一样。”

中年人劝道:“你也要体谅。这若是在泗上,什么都好说。但在这里,必须要考虑影响。正因为你情况特殊,所以我才如此重视。”

“你将来一定在高柳吗?”

“你父母在高柳吗?”

“你将来若是回泗上了呢?”

“你和人家私情定下,人家家里就是不同意,这算不算咱们墨家的人仗势欺人?”

“按泗上之法,被抚养是权力,赡养是义务,这是男女通用的。你若是回了泗上,怎么履行赡养的义务?这都是些问题,都需要解决。”

“不过话说回来,人家父母也未必就不同意。你先找人去下聘礼,就按照这里的规矩,鹿皮也好、羊皮也罢,依你的财力两张。”

“没有大雁,提一对大白鹅去,采禽采禽嘛,没有禽,怎么纳采?”

说到这,中年人又笑道:“真要是依着礼,其实下聘用雁本身就是僭越了。大夫才能用雁,士要用野鸡,庶民用布匹……只不过咱们泗上不讲这些规矩,所以一般家里下聘都是提着鸡鸭鹅去的。”

庶俘芈愕然道:“原来诗中所唱,氓之蚩蚩,抱布贸丝……竟是这个意思?”

中年人点头道:“是这个意思,但是咱们不讲礼,所以不深究抱布贸丝蕴含的等级规矩。”

“这要是按照礼法,凡是下聘用雁、鹅的庶民,都是僭越大罪,得被上五刑的。”

想到自己结婚的时候,中年人不由笑吟吟的,他结婚的时候是在泗上,用的是一块玻璃镜子作为聘礼,那可是直接算作是诸侯级别的变种的圭。

而且当时年少气盛,觉得天子可选,贤者居之,所以结婚那天喝的酒,是用郁金草汁液混合了黍米做的,以等级制度来推,这是天子结婚才能用的酒——他的行为不啻于八佾舞于庭,甚至更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