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漏洞百出的实验(第2/3页)

而中国从先秦到唐汉,再到之后的朱明,战阵中有威力的都是硬弓重箭,比如飞将军李广,那射术没的说吧?史记有载,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而就宋朝奇葩多。搞出能当狙击枪来用的神臂弓也就罢了,毕竟神臂弓动能极其强大,弩的能量转换效率虽然太低,但轻箭在高速度下的杀伤力依旧很强,就好比小鬼子的三八大盖。可其他弓箭也多走远而轻之线路,就扯了。一家之言,陆谦自己是这么看的。

如今的水浒世界,这方面与正史没什么两样。河北之地也到处是弓箭社,苏辙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就明言:“北戎久和,边兵不试,临事有不可用之忧。惟沿边弓箭社兵与寇为邻,以战射自卫,犹号精锐。或许老赵家就是觉得弓兵储备力还多,素质又颇高,才搞这么多远而轻的军弓吧。离得老远我就能射中你,看你还敢不敢来?”

就在双边的距离从五六十步缩短到四十步后,陆谦让鸣锣停进,五张军弓率先抛射出。

按照东京禁军的规定:殿前马步司诸军弓手带甲,六十步射一石二斗弓,箭矢十二中六箭垛者为上等。陆谦并不怎么奢望这五箭能射中什么,他只是在逼着朱仝他们率先出击。

果然,看到梁山喽啰们停了下来,躲在后头的弓手先射起了箭来,朱仝也控制不住身后的人手了,无奈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也就五六十米远,看在不少土兵和家丁护院眼中,根本不值一提,看到朱仝下了命令,一声呐喊着,齐齐向着喽啰们冲来。

陆谦这时候突然有点后悔了,自己似乎忘了一件事——放远距离,消耗敌人的体力。

虽然这与现下的实际情况有点不符合,可实际上陆谦刚才却是忘记了这一遭的。他只顾着逼近敌人,让对方先动,而忘了保持间距。

或许他只需要站着不动,对面的人就先从何处来了。

五六十米的距离还不足以让敌人力竭,如果这距离能放大到二百米,奔到眼前的敌人就先输了一半了。

陆谦看着两边的人群,自己这方走的慢,也没什么气势。对面冲劲十足,还大呼小叫,感官上说简直是不用看也知道对面更强啊。

“放!”

看到对面人群冲来,一个个弓手都举起了弓箭,随着陆谦的一声令下,二十多支箭矢,在空中歪歪斜斜的就落到了冲来的敌人头上。

“哎呀!”

“哎呦!”

“啊!我中箭了……”

惨叫声在土兵和家丁护院群中响起,此起彼落,不绝于耳。一时之间,都不知道有多少人中箭扑倒,只听得惨叫声。

对面的敌人一无甲衣遮蔽,二少盾牌遮挡,被箭矢打中了就必然手上。只是陆谦知道,自己这边弓箭的威力实是不怎么样,入肉虽是挺痛,但指望它们要命却是痴心妄想,因为梁山弓手手中的箭矢都是民制的。箭杆轻不说,箭头锋矢也只多是菱形的铁头,不敢过半指长。

这东西又经过抛射从空中落下,除非是扎中眼睛、脖颈要害处,不然只多是个小血洞,疼一阵流点血,根本要不了命,甚至都不影响行动。

不过这也让对面敌人起了不少混乱,就是那朱仝,挥刀拨开两支飞来的箭矢,马下都不由得一慢。就在这时,陆谦口中含着的骨笛一响,队列稍微的动了动,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下马的刘唐已经提着朴刀,向朱仝飞奔去。

他是会骑马不假,但还是更贯步战。

两者距离本就不远,刘唐挥刀砍朱仝马蹄,后者提马压刀下劈,便斗了上来。

这是因为陆谦对自己手下的喽啰信心不足,也爱惜手下人性命,不敢让单薄的两排喽啰去硬顶朱仝的冲击。搞不好被朱仝冲乱阵列,陆谦这次就装逼不成变傻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