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瓦罐不离井边破,将军难免阵上亡(第3/3页)

陆谦回首看了一眼身后的千五骑兵,他们就是他手中的最后一道保险绳。

刘仲武看着左右两翼,眼皮是直跳。这局势有点出乎他的意料。两万多军猛攻梁山贼兵力最少的正面,还没有得手,梁山泊两翼的威胁就那么显而易见了。

今日的阵仗是一场堂堂阵战,没有半点的阴谋诡计,双方靠的都是硬实力。梁山泊的战法与宋军的战法都那么显而易见,谁能打胜,是因为谁实力强。就像现下,梁山泊的两翼大军先叫刘仲武感到了威胁,可刘仲武派出猛攻中路之敌的大军,却还没让梁山贼酋的大旗动摇一步。

“父亲,当速向使相求援。”刘仲武的长子刘锡焦急道。这刘仲武生育九子,以正史来看,自然是他的幼子刘锜最是出众,但在如今这个时代,长子刘锡方是刘仲武最看重的。

后者年已三旬,岁数已长,勋劳亦铸,只待一时机,便可出镇一方。先择一都监,再知一地,而后居一路兵马总管钤辖,再立下殊勋,便可望一路经略安抚使也。有他留下人的声望、关系、人情,刘锡自然不阴沟中帆船,日后的前程可以说是如花似锦。

后军阵中,高台之上,童贯面色铁青。他就在边关督军,纵然很少亲历战场,却也知晓军中的情势。眼下梁山泊两翼齐飞,打的西军两侧兵马不停的后撤,这再退下去,其中军的两肋就要露出来了。

而且更加不妙的是,那右翼外厮杀的骑兵,似乎是西军快要支撑不住了。

“报枢密,刘经略请求援兵。”

“让天武军、神卫军各自进援左右翼。”

“传令赵谭,教他引京畿嵩州兵马与右翼另立新镇。如果骑兵战事不利,速前往接应。”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童贯自身的军事才能也就这般。西北的功业那是人家西军打下的,可不是童贯这个官宦指挥得力。这宦官的几千年史书中,论厮杀作战,前有杨思勖这样一刀斩叛军先锋的猛人,后有郑和这种名响千古的能臣,就是老赵家手底下也有李宪、李舜举这样响当当的武宦官,可童贯算的甚?扶得东边,倒了西边;知得这里,忘了那里。他就是一常人也。名头甚响亮,实则与军阵仅仅略知皮毛。要是刘仲武在此,定然急劝童贯缓行。

整个后军只五万余人,童贯先遣派了天武、神卫两支禁军上前增援,有叫赵谭引上万嵩州兵马作势接应骑兵,这一下子就调遣了大半人,阵势如何不乱?

那悬兵在外依旧的玉麒麟,两眼猛地绽放出了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