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高丽也,猪羊也(第3/3页)

就他后世的了解,朝鲜半岛土著从新罗及其治下的高句丽、百济遗民,演变成整个高丽人,而后从高丽人转为朝鲜人,这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经过,那就是高丽蒙古战争的洗礼。

就像中国的秦人、赵人、魏人、齐人等等,最后都变成了汉人,华夏族的名头也变成了汉族,谁也不能否认汉匈战争在其内之影响。

而后汉人变成唐人、宋人,就跟高丽人变成了朝鲜人,又变成了南寒棒子,一般无二。

“大王是说,我军只要能痛击高丽,彼国内部,恐先自乱?”林冲的性格一直是稳妥起见的,这跨海远征外国,事关重大,自然是把握越大越好。

陆谦说道:“林都督所言甚是。此些都非甚机密,只要舍得花钱,轻易便可知道详情。”打探情报方面,那就不能舍不得钱财。燕青这一点做的很好。

“而至于高丽的军马,说来可笑,便是宋廷派去的医官使臣回禀也皆说其兵势极弱,兵器甚简而疏。其战力可见一番。”

连那医官都这般说,高丽军就也不被陆谦放在心上了。

现任高丽王王俣是一个很尊崇汉文化的高丽王,在位间,高丽与宋朝的交流到达了百年来的最高峰。从十年前至今,王俣向宋朝陆续派遣了六次使节,宋朝则在这期间向高丽派遣了四次使节。赵大艺术家给予了高丽前所未有的恩宠,两次御笔亲制诏书颁给高丽,王俣呢,也亲制表文谢恩。此前由于高丽国王并非宋朝册封,所以给宋朝的表文中均称“权高丽国王”(或权知高丽国王),而大艺术家则去掉“权”字,以示尊重,其后更将高丽使节升格为“国信”级别,从某种制度上,把高丽的地位还抬高到西夏之上,与对辽邦交同归枢密院管理(之前为鸿胪寺)。

颁赐高丽大晟乐及各种祭器、药物、书画和奇珍异宝,并且派遣医官前往高丽。总之,两国邦交在最近十年里达到了宋高关系最密切的阶段。

如此言语出现在见闻录上,那出使高丽的赵宋医官当不会有意贬低高丽。

陆谦准备的很充分,那一场出使的见闻录,又是谁说的,册子上都记载的清清楚楚。文武看了后,文官们不说,五军都督府这里却是一个个大笑难抑。

那水师来报说高丽军弱,可能还有虚假的;这赵宋的官儿可不会为梁山泊办差。如果高丽真是如此军弱,发兵征伐,岂不是一鼓而下?

“高丽国小兵弱,当年能击退契丹,全仗着北地的崇山峻岭相阻。而此番我军乘船行海路进,大军直捣开京——”

这不仅是一次丰收之旅,还是一次练兵之旅。地方守备军固然是留守地方的,可没真正上过战场的兵再练也是菜鸟,只有经历过战火磨练,才能叫他们褪去青涩。

而环看周遭,还有什么比高丽更便于练兵的呢?

从山东直通济州岛,海路还是长远,在朝鲜半岛上割出两块租借,做周转,才是正途。

陆谦的一切出发点都是割高丽血肉补自我之需,在他的眼中,高丽就仿佛是一头猪羊。宗泽眼睛眨了眨,心中忽然升起了一种明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