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有种他们就别做官!(第2/3页)

陆谦如是叫人赏了那老军十两白银,让他自去安身立命。

当日大军进驻东明,距离东京城就咫尺之遥。

堂堂京畿之地数百万人口,有那对梁山军避而远之的,就一样有要主动亲近、投靠梁山军的。要知道,打东京城漕粮断绝,那苦的可不只是城内之百姓,便是城外百姓也一样深受其害。

这梁山军是否能有传说中的仁义且不提,可这好歹是一个去路。

南彰镇的李远便是如此想的。听闻东明县被破,他当即便带着五七随从,打马奔来东明。

“这李远李六郎是何许人?”陆谦听了问道。

“据悉是南彰镇一落地书生,多次应考无成。所幸家里还有几亩薄田,功名无望,便做耕读。为人乐善好施,在本处颇有人望。”随在身侧的乐和张口答道。他在听闻有人主动来投时候便留了心思,着人去寻本县的百姓打听,相互应证之,李远何许人也,早熟记在心。

“你且去见他。”陆谦却是没必要亲自见一个小小李远,纵然这李远是此行京畿路上第一个主动投奔他之人。

现如今他正看着东京城的城防而头疼。

东京城周围五十里,分外城、内城和皇城三重,每一道城墙外都有护城河,又称护龙河,宽十丈有余。城内河道纵横,全天下皆知四渠漕运汇聚东京城。眼下的汴梁人口高达百五十万人尚多,比之唐长安的百万人多出一半以上,但东京城的城池面积却只有长安一半稍多,故城中楼房较多,而街道较窄。

如此局面显然不利于大军摆开阵仗。可留守东京的刘韐还在过去的半年中大肆修筑街垒。宋太祖赵匡胤乾德三年颁诏废除宵禁,宋仁宗赵祯废报夜街鼓,拆除坊墙,彻底冲决了唐时的里坊制。可如今的刘韐却是全盘复古,他恨不得把东京城内外一百二十一坊的坊墙全部垒起。

这是要干什么?

配合着他早早把钱粮兵甲悉数搬入内城,那盘算就清明的很了。

刘韐手中兵少,偌大的东京外城他防守不来,也很难真的防守无漏,他这是在给外城失守之后继续于内城甚至是皇城中做抵抗而准备。虽然不知道那时候他手下兵丁还有多少斗志,可如此打算本就是给陆谦添乱。

据依旧潜伏在城中的张三来报,刘韐已经关闭水旱诸城门,东京城内各坊都在编组青壮男丁,这个倒也罢了。刘韐还在夜间布置丁壮据守街坊,无有令牌者,一旦发现,全部拿下。一定程度上为张三制造了不少麻烦。

那支在济州城下逃脱,南逃徐州后转道绕回东京的折家军残部,是刘韐手心里的宝。从编组新军到巡夜治安,都少不了他们。但城内折家军的士气却不甚高。“这倒是个好消息。”

“只可惜老子这几年里于城中的布置啊。”刘韐这厮如此布置,叫陆谦在东京城内下的功夫,十八九是要打了水漂了。思之可惜啊。

……

李远是个读书人,可几番进考,却皆没能得愿。所幸家里头也有点薄田,功名无望,种地耕读总行吧。结果兵荒马乱的一来,种地是也没了希望。因为本人平日中有些名望,这村落结社联保时候他就被南彰镇推为首领。

自己读了这么多年书都没有能够混出名头,李远对于赵宋朝廷早已绝望。如今梁山军打来了,而他那南彰镇又确实缺粮,他便连实地考察都省过了,引着几个亲近之人,骑上南彰镇仅有的几匹劣马,直奔东明县城而来。

李远好歹是读过书,知道自己这般小人物投奔根本于大局无补。他在京畿路无甚名头,便是被立榜样都不够格。待知晓是秘书少监来见自己,已经大喜过望。

乐和招揽李远的过程很简单,后者完全是纳头就拜,尤其是乐和直言会拨调一笔粮食于南彰镇之后,那整个过程就更顺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