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何为王八之气,谁主天下沉浮(第3/4页)

“诸位快快起来。是本王情急也。”说着便将最近的呼延灼叔侄拉了起。让呼延灼与呼延庆好不震惊的是,陆谦那一身巨力。呼延灼竟然抵挡不住,这叫他怎能不惊?他虽没亲自与陆谦交手,对陆谦却非一无所知。后者扬名立万靠的从来不是武艺。当年在殿帅府中,亦从不以武勇显名。如今看来,这位大王还掩藏了身手不曾?

不提呼延灼内心里是如何翻腾,就见陆谦将呼延家叔侄拉起,堂上一干文武也尽数起身来。

他便接着说道:“诸位皆英才,耳闻目染,当知道我陆谦适才所言不假。试看青史,尤其是魏晋南北朝,唐末五代十国,那真所谓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因为陆齐现下也是一标准的地方政权么。与魏晋南北朝、唐末五代十国十分标配,保不准也会如历史上的那些国朝,今日兴旺,明日便覆灭了。

“这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鲜少能有跳出这一轮回者。大凡初时皆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盖因为那时时局困难,诸人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站稳跟脚,根基深厚,羽翼丰满,此刻人便也松懈了下。有的因为历时长久,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待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一如现下赵宋之难。也有如我梁山今日之局面,势力步步扩大,为功业所驱使,并力向前,以至于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开科取士,内心之人复杂,其环境越加复杂来,控制力反而趋于薄弱,不如先前牢固。可无论前后,在我陆谦的眼中,却是无看到一个跳出轮回的。”

“诸位兄弟以为原因何在?”

“你们不知,我陆谦也是不知。我只知道,这儒家可以用却不可全用,可以信却不能全信。”原因很简单,那历朝历代都挂了,它们中可多是尊孔敬儒的。

儒家也有内圣外王,但是儒家的内圣外王与陆谦的内圣外王是完全不同的道路。“克己复礼,天下归仁”是扯淡。“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也是过于超前了。21世纪都也不适合,陆谦觉得,适合它的只有物质超级发达的真社会主义。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过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提倡“真善美”提倡道德是一种好的传统,但是把真善美跟道德与治国搅合在一起,就太不合适了。

“若有一日我陆谦一统天下,陆某人可不想三二百年后就国破家亡,身死而族灭。更不想我华夏贵胄惨遭浩劫,生灵涂炭。然我清楚,这天下吏治,实难保如一。国家政策亦无百年不变之法。人亡政息,太过常见。我死之后,后代子孙变了法度,我难不成还能从坟里跳出来不曾?土地兼并更是富贵人之本性。放在五年前,我亦想要良田百顷,在座的兄弟们谁又不想?此方是家族之根基也。”

“且陆谦亦想叫我华夏之民,生养出两万万、三万万来。可土地不足以养之,如之奈何?”

“是叫我华夏之民忍饥挨饿,叫我国内兵戈四起,杀戮无穷,还是征讨四方,以我之剑夺外人之土,变四周夷土为我华夏汉地?”

“诸位可有教我?”

圆满的给众人上了一课,还叫诸人尽数俯首低头,陆谦心里得意洋洋。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在这种残酷的现实面前,宋儒的理念是那般薄弱。

整个大堂内都响起了沉重的鼻息声。陆谦转而问呼延庆,“小将军且说那南洋之地可养多少人哉?”

呼延庆此刻已心悦诚服,“臣不知南洋之地可养几许人也。只知南洋广大,不可以千里计。内中海岛无数,小则达一县封土,大着能立千里之国。小将见识浅薄,不识大王一片苦心,万赖大王英明,不以小将愚昧,教授小将真道理,始知内中玄奥。大王真知灼见,高瞻远瞩,叫小将佩服之至。此乃天生我主,以解我华夏之忧也,乃我华夏之大幸运。望大王不以呼延庆卑微,来日攻略南洋,小将愿做先锋将,肝脑涂地,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