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方金芝:我不是孙尚香(第3/3页)

那岭南、荆湖、川蜀、关系的一些官府,毗邻苗彝居地,那些个官儿,所谓的官政不就是变夷为夏,虽然他们说的很好听——谓之教化。

变生苗、生夷为熟苗、熟夷,变熟苗、熟夷为官府子民。都一个道理。区别是前者文武兼施,后者则更多只靠一张嘴。

周王把宗族子弟、功臣,随其讨商的各部落的首领封为诸侯,带领族人迁移到外侧的广大的土地上,建立数十个大小不一的诸侯国;诸侯对自己的国家发展当然有很大的积极性,同时保持对周王一定的臣服性,防止内部分裂;当然,周王也是他们的总后台。

许多诸侯国起初可能只是一座城市(军事/居民据点),就像后世欧洲人的殖民一般,周围是别的部落。但在随后的时光中,华夏诸侯国逐步征服、同化周边的部落之民,最终连成一片。而后实力扩大、膨胀到一定地步的诸侯国们,就开始了彼此间的厮杀兼并,进入战国时代,只待天下一统。【评论区中就有一帖子就写的这个】

齐国灭东夷,秦国灭义渠,赵国灭中山,莫过于此。

而最典型的是楚国。祖先是来自于中原腹地(河南新郑)的一个熊姓部落,周成王封其首领熊怡为楚子(子爵),位置在后世的豫鄂交界处,可谓是当时华夏领土的西南边缘。

公侯伯子男,楚国的爵位为子,实力许也就那样吧。但楚国君民在蛮荒之地披荆斩棘,打败、消灭了不知多少个蛮夷部落,尤其是灭掉越国,征服了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大部分区域。待到强秦灭六国之时,长江中下游流域可不就顺理成章的变成了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么?

很叫人伤心,千年之后的赵宋皇朝,其统治区域竟然跟秦朝差不多大,甚至较真的说,赵氏疆土还要小一些,这绝对是一莫大耻辱。

而现在陆谦的愿望是有朝一日能尽可能的‘殖民’出去,这个意思他已经对外透漏了,朝臣也好,后宫也好。之所以如此,内中必然有许多因由,但他最大的目的,就也是画个大名忽悠住人,给人以莫大之希望,免得内部给自己捣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