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战幽云(第2/3页)

在自己的心腹面前,天祚帝也放下了自持,说话直白:“陆贼要朕低头,这是痴心妄想。他还要你的脑袋,莫不是真要朕把你头颅送过去?”这一次兀颜光大败而归,军马先胜后败损失惨重,可以说叫天祚帝颜面尽失,更实力大损,但他依旧舍不得这个奴才。

这可是对他最忠心也最能打的人啊。丢了兀颜光谁来制衡耶律淳?靠耶律余睹么?这厮与其说是帝党,还不若说是文妃一党。纵然文妃是他老婆之一,可到底隔着一层心的。

“大辽乃上国也,岂能对南国草寇俯首?然奴婢以为兀颜光可死也。”

天祚帝唬了一跳,这兀颜光糊涂了么,怎的有人自己寻死?“额,这倒也是个妙法。”死的人只是“兀颜光”。而现在的兀颜光是能变成耶律光的。

兀颜光如此进言,自也就意味着要服软了。无奈何,形势比人强,此番大败后,辽国已经惹不起陆齐了。

那陆谦固然一时间还不能威胁到契丹,可人家手里的实力真比辽国要强。惹恼了人陆大王,后者只要三两月时间必能将大批粮食运抵前线,届时再起大兵杀来,与女真南北夹击,这叫契丹如何应付?

如是,兀颜光软了。他软了,天祚帝也就没心劲了。仗再打下去只为争一个体面。毕竟契丹对中原已经二百年占优了。天祚帝也好颜面。

但对陆谦军的战事,兀颜光却不能参与了。天祚帝有意排他去上京道待上几天。“国家板荡,正思忠臣良将,你可有举荐之人?”

“臣以为祥州刺史耶律大石可谓宗室柱石。”

“大石林牙?”天祚帝惊讶道。这位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不仅是契丹有史以来唯一的契丹进士,更与耶律淳私交甚密,兀颜光何以举荐他出头?

兀颜光侍奉天祚帝已久,如何不晓得天祚帝这在惊讶什么,进言道:“陛下,如今国事多艰,正是齐心协力之际,还望陛下能以大局为重。”这都什么时候了,还在纠结这个?

经历了保州之败,现在辽国已经危如累卵。放着耶律大石去做小小州官,那是莫大的浪费。

天祚帝不见答应,只挥手叫兀颜光下去准备‘死’。

而后命耶律淳为帅,耶律洞仙为辅,督南京道汉兵上万人,契丹部族军数千,去救涿州范阳。这却是只差把吃奶的力气都使了出来。

除了天祚帝依旧紧紧握在手中的新军外,整个南京道的兵马是空荡荡的了。再要去抽调兵马,非是锦州一线正与女真兵马在对峙的主力军,就只有中京、上京的部族军了。当然西京道也多少有点汉州州兵的。

被兀颜光推荐的耶律大石两天后就来到了南京城,成为了耶律淳手下一将。

如今陆谦还在引兵马围困涿州,可涿州城内兵马甚是有一些,且城高池深,梁山军亦缺乏攻城重武器,陆谦就则选兵马左右出击。先叫徐宁引兵汇合了涞水的姚政部,攻取了兵力空虚的易州;这地方再向西就是紫荆岭了,同辽国的西京道相通,位置很是关键。而后叫孙立、雷横等带兵夺取了新城、归义。

这边宋江、史文恭再两路出击,分别进攻永清、固安、安次等地,这一眨眼功夫,仿佛半个南京道都要烽烟四起,沦入梁山军手。

耶律淳听闻易州等地相继沦陷,敌军又有新的动作,忧心说道:“陆贼大军与沧州军马汇合,数倍于我,今分路而进,是教我首尾不能相顾也。我若阻挡一路,他只不和我战,而以别军径取南京,我军则难保万一。而若分军而拒之,军分则势弱,必是孤掌难鸣。诸位可有教我?”

“王爷勿忧,我有一计,先大张旗鼓,佯作往沧州之敌进攻。敌军那一路兵马稀少,问询必然坚守,我却不与他战,一面虚张声势对峙,一面暗地分派精兵,抄袭其后路。霸州、信安军遇袭,沧州贼军不战自退也。彼大军既退,我寻隙而进,败其军,则声威振也。再大张旗鼓,进援涿州,彼时陆贼前有坚城,侧有奇兵,定生退意。”耶律大石这话还隐隐有一层意思没有道出来,那就是胜了宋江之后,其先就有了一层遮羞布。到时候涿州陆贼不退,也能伸手向皇帝继续索要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