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宋夏VS陆齐(第3/3页)

是以,陆谦径直叫人敲掉了左厢神勇军司,这短期内可不就安宁了。而至于以后,那就更不许顾虑了,早晚是要对上,怕个甚?

稍后,他也能径直通过葭芦川调集兵马前往陕北了。

如是,接下的大半个月里,各方都是按耐得住。

直到时间都进到四月里了,延安府的战事才又一次打响。只是那主将早就不是花荣,也不是唐斌,而是陆谦!这般长的时间,足够他快马奔到了这里。

同时,战争的进攻方也不再是梁山军,而是宋军。

陆谦看到了延安城墙,心里就凉半截。任他麾下兵多将广,也不愿将一条条性命葬送在这里。

这延安城落座于清水河拐角的顶端,也即是在东、南、北三条驿道的交汇处上。城墙西依凤凰山绵延上下,东临清水河顺岸伸展。山上城段,斩土为壑,陡峭险阻。城内平地部分呈船形,城池周长不大,仅止九里,高三丈,池深二丈。然城墙则全部为巨块面石垒砌而成,内部填土夯实。

有城门三座,东曰东胜门、南曰顺阳门、北曰安定门,上建重楼,又有小东门曰津阳门。西面依山,上建镇西楼。那是受所处地形位置所限,无法修筑西门,只在北城门角向西处留一宽约2米左右的券式拱洞,称其为“小西门”,与西沟相通,可供人们步行出入。

如此一座城池,内中有兵粮充足,想要拿下,谈何容易?这陕覀与河东最大的不同是,河东军孱弱,且兵少将稀,而关中西军却兵多将广,更多有能战敢战之人。

是以,陆谦立刻叫停了准备中的攻势。且不打延安府,先敲定了西夏再说。

如今的西夏主李乾顺是一个甚有能力之人,且手下亦有一得力人物,就是他的幼弟——察哥。

正史上的刘法,被童贯强令进军,兵败统安城,便就死在这人手中。

因为西夏军在与宋军交锋中屡战屡败,李乾顺接着辽国施压——契丹人肯定不愿意看到西夏真的被宋军攻灭,赢得了一喘气之机。察哥便就上言,建议学习宋军之长,选蕃汉壮勇,教以强弩,平时带弓而锄,临战分番而进。平原以铁鸦子(即重甲骑兵)驰骋,山谷以步跋子(即步卒)逐险。因时因地,灵活用兵,为李乾顺所纳,被封为晋国王。

此番李乾顺便就派出了察哥领军,前来与宋军前后夹击梁山军。

西夏人是全身心的来帮衬赵宋的。

梁山军若是夺取了陕覀六路,西夏的局势只会更糟糕。陆谦对他们的态度,从前番的冲突里就可见一番。那如何对西夏最有利?当然是叫梁山军与宋军相持不下了,就如契丹人与女真人一般,如此他们才好休养生息。

此番察哥引兵十数万而来,号三十万大军,内里不少是西夏之精锐,前锋夏州统军李合达已经逼近了银州。折可大毫不示弱,引手下兵马与李合达战于无定河畔,彼此势均力敌,也分不出一个输赢。只是西夏军的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开来,叫折可大知难而退。引兵退守银州城,据城而战。

这李合达可不是党项人,他是一标准的契丹人。本名是萧合达。早年随扈成安公主耶律南仙入西夏,从某种方面说,他是辽国给西夏的回礼之一。耶律南仙现今贵为西夏王后,其子李仁爱现为西夏太子。

那且不说,就只说李合达。此人勇武过人,兼为人机敏,允文允武。刚到西夏,乾顺就很看重于他,授他做文思使,后来他屡立战功,升官为副都统,还被李乾顺赐姓国姓,从此萧合达就成了李合达。

西夏大军逼近银州,可银州城内,此时此刻已经看不到一个党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