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简在帝心(第2/3页)

那早到一步的兵马使、府城、通判、提刑官,连带着下属各县堂官,以及杭州城里一众名流。这是欢迎会,也是见面会。大家彼此照个面,那有头有脸有份量的人物,就全认识了。

没有前任,杭州城原是军管,坐镇彼处的不是别个,就是霹雳火。现下是钱粮账册一教,人拍拍屁股走了,他还要朝福州去呢。

陈正汇为陆齐鞍马前后多年,按理说本不至于落得一府尹的。只因为他入仕途时的起点太低,他奔波经营的是文人雅士这一块。虽然有了赵明诚这块牌子,却不能不说陈正汇为陆齐文治,还是做过突出贡献的。常同那位状元郎可不就是他拉拢来的?

但他也一样陷入其中太深了,没有及时步入官场,而是始终在这一块打转。那在早期时候确实是优势,但到后来就落入了下层。比如说,他若是与常同一块入仕途,早日去做正途亲民官,现下怕坐不上巡抚也能在布政使一档上打转了。何至于现在仅仅落得一杭州知府?

但在杭州当地人看来,这位陈府尹可正是年富力强,前途光明的呢。

朝廷变革时期,这年轻的达官显贵是比比皆是。最出名的就是郭永,年纪轻轻就转任两省封疆大吏,比之年到四旬的陈正汇来,自可称得上是春风得意。可人陈正汇也不差!

来历深厚,交情广搏,又曾在皇帝老子身边侍奉,现如今虽刚刚做到了杭州知府,来日却未尝不可厚积薄发,那一省的封疆是不在话下的。

大树底下好乘凉,这样的大腿很值得他们去拥抱的。

最让人高兴的是陈正汇的年纪。正值壮年好啊,比之那些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可能叫人放心多了。陈正汇人已经步入中年,那言行举止和施政方针,自已经圆润。在如今这个‘百业待兴’的时候,有个这样的领头人才能叫人放心。

而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陈正汇清点钱粮簿册,接见下属官吏,在杭州城逐渐撂响自己名号的时候,一个必须要涉及的问题就来到了他的面前——秘书。

陆齐治下的亲民官儿,凡七品以上者,现已皆有秘书。这已经是规章制度。

在不少人眼中,后者就如是早前的贴身长随,只是后者的性质更便宜私人,而前者却在公事。可实则如何,人自知道。

陈正汇身为一府之长,自然是要有秘书。那府衙下属都且有一秘书处,内里尽是秘书,在一定程度上便顶替了先前衙门刀笔吏的差遣。

陈正汇给人做了几年的跑腿的,现在冷不丁的自己也要挑选秘书了,还有些不习惯。

他就想着,要是能挑个乐和那样的秘书,那就真是好。要不然退而求其次,选个黄潜善那种急上官之所急的,也是不错。

却是很清楚一个贴身秘书对于他的重要性的,那必须好好斟酌才是。

“秘书不着急,本官刚刚履新,事情且待捋顺了再说。”

秘书处主事是个杭州本地人,早前跟着谍报司做暗探,如今也是苦尽甘来。虽然官职不甚大,可如今地位已经叫他做梦都笑了。这谍报司出身的人,生性就是谨慎人,知道这是陈正汇要自己亲自考察,也就没继续劝,“且行。相公要是看中谁了,就和下官招呼一声。”

陈正汇就此摁下了秘书一事,虽然他知道这事儿也拖不了下个月。但杭州城于他来说,人生地不熟,他安能轻易下决定?

至于如何叫人说不出话来,也是简单得很。他陈正汇若是连这点智慧都没有,还做个甚官?

当了当月中旬,陈正汇便召集了各县正堂官齐聚一堂,开大会。

“诸位,近来本官于城内多有走访,杭州市井亦有起色,然情况兀不乐观也。”

“……”大堂上全体沉默。啥意思,这新府尹是要找茬?

那府丞先拱了一下手,询问道,“不知府尹有何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