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火器时代(第3/3页)

前文里说了,辽宋夏金时期是中国重甲步骑兵最后的巅峰时刻。那每一个政权都不惜血本的打制自己的重甲兵团。

契丹、西夏和女真的重骑兵,赵宋的重甲步军……

这个时代里,面对敌人的精锐兵力,大家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如何击穿敌人的盔甲?

强弓劲弩面对大规模的重甲军团并不能取得甚好的成绩,双方重甲兵的碰撞让刀枪退居了二线,叫钝器在军队中大行其道。

这般时候,陆齐军方忽的看到了火枪这样造价便宜,打制速度足够快——对比弓弩,且具有良好的破甲能力的武器,那是谁也不会放手的。

就像是正史中的西方。当火枪出现的时候,各方势力都仰仗着火枪手来干掉对付的骑士,所以火枪才一度有了开罐器的称呼。

现在第一批五百支火枪已经被送到了济州新兵训练营,虽然还没有看出效果,五军都督府的大佬们却已经叫喊着制造局加快速度了。

这并非是战争的需要,而只是一种习惯性的呐喊。但这却已经叫制造局在考虑,是否在扩大招工了。

益都城,这时候的武略院推演室内,集中了武略院过半精华力量的推演组,分成一个个小组,师生皆在埋头苦干。

在沙盘上反复进行着一次次的验证推导。

盖因为一个艰巨的任务正落在师生们的肩上。陆皇帝叫他们推演今后的草原征服之路上,在配有枪炮的情况下,怎么才能用最少的兵力来守卫住一个据点,控制住一片草原。

谈到此事,或许不少人都会想到了棱堡。那的确是人类军事学上的一朵璀璨耀眼之花,可是再小的棱堡耗资也是巨大的,那超级庞大的土方量就是现如今的陆齐所无须去担负的。

要清楚,陆皇帝求的是控制草原深处,要在那里修筑棱堡,神经病才干。

耗费没谱不说,且还十分的没必要!

西方棱堡的诞生背景是君士但丁堡的陷落。奥斯曼土耳其人用大炮证明了旧式的城防在大炮面前毛作用都没。你再坚固的城防,大炮一炮打不动,十炮百炮打不动,可千炮万炮呢?滴水穿石,总能撬开的。

所以,西方诞生了棱堡。一种直接改变了西方军事与政治的防御手段。这个且不去提,只说现下的陆皇帝是不需要去考量大炮的威力的。天底下就齐军一家有大炮,草原上的蒙古人,现如今连弯刀铠甲都配不全,百十年里都无需去考虑他们拥有成规模重炮这一问题。

这般情况下,棱堡陆皇帝没必要用,可传统的方块围城却似又不能很彻底的发挥出枪炮的防御威力。陆皇帝便转手将这个难题交给了五军都督府的参谋们,以及武略院这个中国第一军事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