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帝国的底蕴(第2/3页)

要知道,陆皇帝给火炮可是定有倍径数的,在12-15之间,这个限量却也不是没有由来的。陆皇帝他可很清楚的记得前世老美南北战争时期闪亮一时的十二磅青铜炮——拿破仑炮,那倍径就是14.3的。

也正因为只记住了这一个西方滑膛炮的确切倍径,他才那般坚持。又因为拿破仑炮是青铜炮,齐军火炮却是铁炮。所以他这才把数字放宽松了一些。对于火炮一知半解的陆谦很坚持这一点。

但他也不会去造红夷大炮,在中国明清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红夷大炮,大多数炮长都在3米左右,口径110-130毫米,重量达2吨以上。

这种火炮是标准的重炮,也可算是攻城炮了。超高的倍径带给它的是超远射程。而对重型火炮而言,射程确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一环节,即使后世也不例外。朱明士大夫言红夷大炮可“一炮糜烂数十里”,这自然是有些扯淡了。一度在网络上成为了后世人嘲笑明朝士大夫不靠谱的铁证。

但红夷大炮的射程达十里却不是不可能的。

西方的同类型火炮的性能证明了这个数据是靠谱——当时西欧各国已有领海这一概念,且当时的领海就是以海岸火炮的射程来定的。1703年荷兰法学家C·van宾克斯胡克提出:武器力量终止之处即陆上权力终止之处。当时大炮射程约一里格,即三海里,因此很多人便认为一国控制的沿岸海的宽度应为三海里。而三海里的长度便是5.5公里。

可那样的重炮是以后的中国皇帝才会遇到的问题,现在全世界只有中国点亮了火器制造,这方面中国是无有抗手的。然这些都不是齐军现下的大口径火炮倍径缩短的借口。

在陆皇帝眼中,如此的大口径火炮只是中国的技术储备,是帝国强盛的底蕴。他现在不需要高倍径的大炮,而且刚刚点亮火炮这项技艺的齐军,还处在这一技术积累过程中。陆谦并不急于求成。

他有的是时间等候着大炮合格!

只是眼下这忽然送到手中的折子,却叫陆皇帝生出了一丝急迫感。或者说,他觉得自己有必要在积累火炮技术底蕴的同时,也点亮臼炮的制造了。

后世人多有知道西历1453年爆发的君士坦丁堡战役的,奥斯曼人用一种超级大炮轰碎了君士坦丁堡坚固的防御。在西方的军事史上,这代表着冷兵器时代要塞防御工事的彻底没落。因为君士坦丁堡便是西方冷兵器堡垒的巅峰。

在此之后,到棱堡出现之前,火炮,大口径的重型攻城炮,成为了防御方的噩梦。

陆谦现在思索的就是,他需不需要造出几门自己的超级大炮?就是当做杀手锏也是好的啊。

默罕默德二世用匈牙利籍的铸炮师创造性的搞出了“长达17英尺(约合5.18m),重17吨,炮筒厚达8英寸(约20cm,以便承受开炮时的巨大冲击力),口径则高达30英寸(约合762mm),足以容纳一位成人,所用花岗岩炮弹重达1500磅(约680公斤)”的乌尔班大炮。陆谦觉得自己没必要搞得那么大,但也需要在必要时候行一击致命的手段不是?

就如眼下的锦州战局。

在陆皇帝的整体布置里,锦州之战的份量并不重,却也不是全无半点重要。不将这里拿下,陆皇帝下一步如何对辽东形成更直接的威胁?

燕云一战后,他是不把阿骨打和女真当成主要对手了,但这也不意味着,阿骨打与女真在他眼中连起死回生的天祚帝都不如?

事实上,陆皇帝现下就转变了一些想法,比如早前的速胜天祚帝。现在他就希望天祚帝带着草原骑兵和齐军不足的拼杀作战,就像他希望金齐两军在辽东不断的拼消耗样。两边都在消耗,陆谦可以不在乎自己的死伤,但那草原民族和女真人定然会首先受不住的。

在他的想法里,今后的辽东战场,对于女真而言就是一个不住流血的伤口。也只有在女真人向北逃回来家之前,就叫他们流淌下足够鲜血,这般日后他清理完颜女真,才算是有了足够的铺垫。同时那阴山以北的茫茫大草原上,也是注定会是草原游牧民族的伤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