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章 受鄙视的宝光大和尚(第2/2页)

宗教也是要与时共进的。南传佛教为什么会出现?不就是彼时的天竺境内,婆罗门教的影响根深蒂固,种姓制度不可动摇么?这才有了只渡己不渡人的南传佛教。随后的千百年光景里,南传佛教与婆罗门教可谓是相互影响,牵扯之深很难一言概之。而到了近代时候,局势再为之一变,信仰自然也就随之而变了。

后世有个活佛就说过,佛教是最善于包容的,拿汉传佛教来看,从衣着装扮到礼仪制度,哪里有半点天竺的味道?

如今的三佛齐的佛教便完美的体现了这一点。那些逃难来的天竺贵族和高僧们,如何才能在异国他乡维持自己依旧崇高的地位呢?那就必须将天竺模式在这片异国他乡完美的copy出来。兼之近些年来朱罗对三佛齐的‘征服’,婆罗门教的一些理念已然无形中渗透进了三佛齐的社会规则中了。

所以,宝光和尚在三佛齐吃瘪,真不稀奇。他要长成唐长老那样,白白胖胖的,可那遭遇会不会是另一副天地?

摩尼教对三佛齐已经了解颇深了,之前的一些事他们也听过陆贾拉和蒲家的介绍,然而没亲眼看看,他们如何会安心?

就像他们明知道三佛齐那奇葩的税收制度和兵制,可没人去亲眼瞧一瞧,那真是不敢相信。

——三佛齐的百姓是不纳税的。

这个国家税收大部分都来自进出口货物的税收和海上劫掠,旧港和占碑的港口都堆满大量本土以及中国、印度和阿拉伯诸国的土特产。社会性质照陆皇帝的话说就是属带有浓厚奴隶制残余的封建制。

“其国内权贵和富商都广蓄奴隶,天方商人在旧港庄园连片,内里不知道能藏下多少兵马。”宝光和尚脸上闪过厉色,这一点威胁太大了,待到他们占据三佛齐后,那必是要严厉禁止,否则谁敢保证日后的天方人不会再来一遭里应外合?

“百姓确实不纳租赋,战时由本处王公率领,自备兵器、粮秣,听候国王的调拨。”所以三佛齐的陆师真可以忽略不计的。只因那样的士兵根本毫无战斗力!

而且有这个有资格“自备兵器、粮秣”的人家,也不是指所有的三佛齐底层百姓。后者可是连当兵的资格都没有的。那只能是“良家子”!一如婆罗门教里的吠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