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 新朝的上升通道(第2/4页)

似乎也是科举读书,但又似乎是战场搏杀……

“我等之家都薄有余财,但却与将门子弟不同。让后生子弟去军阵搏杀,恐非我辈之愿。”宇文宣中的这言语赢得了诸人的点头,他们当然不愿意后辈子弟在刀尖枪林里搏富贵。对比从军入伍,他们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走通文官之路,但是他们的后辈子弟所学所知与陆齐朝的要求端的相差很多啊。

看那陆齐选材的路数,反倒是他们手下的管家管事比他们的儿子孙子更有优势。你说这叫什么事?

宇文宣中脸上笑呵呵的,他将来可是要在教育系统混迹的,对于陆齐官府选材的认知更是清楚。现下的学校系统,与过往的书院、官学系统全然不同,那内里的教材更是面目全非。

“赵家天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但这读的书只是四书五经,读的就是一个儒字。或许可说赵宋取了一个‘专’字。那陆齐走的却是一个‘博’字。不是琴棋书画,而是天文地理,而是算术自然。”

宇文宣中详细的为他们讲解了学堂之上的学院,讲述了陆齐官场中的‘技术’派官员。

这就是陆齐朝的上升通道。

“赵宋以儒为主干,兵家、法家、工程、计算通通纳入这一条道路。这就像那麻绳,一股股的被拧在了一起,从头到尾皆在‘儒’字的束缚之内。而陆齐朝却像那大树一样。大树上有无数枝叶,下有无数根茎细须。新朝取各家各派之精华熔于一炉,就取一个博字。像那大树的树干,由下向上,一步一阶,直到登顶高级学院。那便是由博转精,如大树的无数分枝。”

宇文宣中尽量用简单形象的言语来表述他对陆齐的认知。“自然,世间多的是天才人物,涉略广博,那自然可再由精转博。却就不是我宇文宣中可言语的了。”

“诸位,这陆齐之官,追根究底,讲究的是一个实用。不管是会计、律法、工程、军事等等,还是其他方方面面,讲的就是一个学以致用。陆齐事功,可万不是只宣扬在口头上的。”

这‘学以致用’才是真正从根里头渗出来的事功之学。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老朽往日里只听赵宋宣扬陆齐之事功,陆齐之功利,只以为是朱杨那等自私自利之学。不曾想所谓事功之学是如此个模样啊……”那年纪最大之人的感慨让宇文宣中都一时唏嘘。

过往在川中,赵宋可不就是那般宣扬陆齐的么。就像当初朱杨之学被孟子和荀子断章取义,直接将一顶‘自私自利’的大帽子扣到了杨朱头上一样。仿佛陆齐一朝推崇的便是‘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式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端的不曾知道陆齐的事功之学,其实质是道在事物中的学以致用也。这可是有老大老大的差距的。

当然,非是宇文黄中‘见多识广’,宇文宣中也不可能这般快的便有所‘领悟’。

“诸位且听宣中一言,日后万万要让子孙入学。新朝之官府较之赵宋朝,无论是官位还是官吏,实要多出不少。而一切的官位都尽在学堂之中。兵事、文事、法事、工事等等,学堂就是上升通道啊!”

宇文宣中话语说的情深意切,出自肺腑。那学堂就是今后的上升通道。

你想当官,那就先去上学。对于他们这样的士绅而言,所谓的上升便就是进入官场。陆齐朝学堂的路数很多,每个层次上的官位越多,分类越多,那可不就是上升通道越发广阔么?

每个国家都要有上升通道,一条由社会的中下层一路通往顶层的通道,一条可以让一个出身贫寒的人走向参与一国权益分配和国家大政方针位置的上升通道!

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给社会带来活力,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前进动力。一个上升通道狭窄,阶级固化的国家和文明,是没有发展动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