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5章 老狐狸(第2/2页)

赵似马背上一弯腰,宽声安慰道:“母亲放心,此地沿着官道向西去,月底见定能进到沙洲城。八月时候西北虽是降温,但还不是大雪漫天。封路之前,我们至少能走到哈密。从那里到高昌,快马加鞭,也就是十天的时间,不会耽搁孩儿报到的。”

胡天八月即飞雪,这话放到大西北一点不差。最晚八月末,肯定会下大雪。大雪一落,几乎就是封路了,赵似现在若快马向前赶去,这接下整整半年的时间,他不要说跟父母见面,就是联系上都困难。如何能让人放心的下?

“你有这份孝心就够了。可别再为了这家里的懊糟事影响自己的仕途。咳,要不是你父亲,凭你的你才智,何以来此苦寒之地讨前程?”赵母说到这儿忍不住便又抹起眼泪来。从安安稳稳的富贵太太,转眼间沦为“发配”边疆的流民,这样的打击对一个妇道人家来说无疑是沉重的。

“母亲,可别这么说。相公同媳儿怎能看着二老幼弟独自来边地受苦呢。”一旁的赵似的妻子见状连忙柔声抚慰道。

她心中何尝没有怨言?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女人就是这样儿。公公和丈夫一块决定的事儿,岂是她可阻断的?好歹不是抄家灭门的大祸呢。

“娘子说得是。母亲您就别把这事老放在心上了。此来西域保不是孩儿的造化,孩儿就觉得值得。”赵似跟着接口道。

听儿子、儿媳这么一说,赵母也好只擦了擦眼泪将事情尽量往好的地方想。并在心中祈祷儿子能建功立业早日调回中原去,皇帝也能网开一面早早发下话来赦免她那糊涂的老头子。想到这儿,赵母不由又回头望了望坐在里头的丈夫,心里有许多的话,但也不能道出。

宽敞的四轮大马车里很轻松的便坐下了赵家老幼三代人,三个孩子跟赵非的娘子坐在最里面,赵老二陪侍着老爹。赵似与母亲对话期间,赵不试眼皮子都不带张一张的。

他是被‘发配流放’了,这辈子除了直接去海外,是很难再回到中原了。但如此大的牺牲他也换来了巨大的收获,那收获可不是单纯的贡献给赵氏的。

赵不试就披着大衣坐那里一动不动,仿佛一头修炼了千年的老狐狸。表面上风轻云淡的,实则心中算的明明白白,清楚地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