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不一样的张思维(第2/3页)

果然,养士银的消息传出去之后,瞬间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只是不傻都知道这件事情怎么回事,回去稍稍的算一下就知道了,如果真的实行了养士银的政策,那么自己家里面每年都要交上一笔的税银。

土地越多,交的税就越多,这就让你没办法接受了。

张四维和严清赞成的消息也传了出去,不少人就将目光对准了这两个人。弹劾的奏折,议论的声音,一时间可谓甚嚣尘上,吵闹声不绝于耳。

官场上的聪明人都意识到,这一次大明官场怕是要经历一场大的震动了。

当然,这里面也有支持这个政策的,比如都察院的御使李植,他就联合了不少人上了奏折,大肆的鼓吹朱翊钧的政策,还反驳了违反祖制的说法。

紫禁城,文华殿。

朱翊钧看着手中的奏折,脸上露出了一抹苦笑。

张四维啊!

上书赞成这一次政策的,基本上全都是张四维的人。

显然张居正死后,张四维一直想揽权的想法没能得到实现,一直在家里面眯着等机会。在张居正的阴影下活了这么多年,张四维自然不缺乏耐心。

这一次自己一提出来养士银,张四维瞬间就觉察到了自己的机会来了。

这件事情肯定会引起轩然大波,也会引起无数的人反对,这就是他张四维崛起的机会。在廷议之上,张四维瞬间就下定了决心,第一个就站出来支持。

回去之后,张四维便开始动用自己的人,开始大肆鼓吹,而且上书表达自己的赞成之意。

朱翊钧看着赞成的奏折,心里面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说实话,因为前世张居正的问题,朱翊钧对张四维真的很反感,觉得他不是一个好东西。

虽然朱翊钧也知道这是自己同情张居正的原因,可是那种感觉就是消散不掉。

不过这一次的事情却又给朱翊钧上了一课,人是会变的,而且很多人是没什么坚持,也没什么下限的。张四维所做出的选择,只不过是他所处位置,做出的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陈矩,着内阁拟旨!”朱翊钧看了一眼伺候的陈矩,淡淡的开口说道。

“都察院御使李植,忠正耿直,勤于认事,不畏权贵,实乃都察院之楷模,擢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虽然朱翊钧知道,自己这样做会让一群趋炎附势的人大唱赞歌,也会让一群别有用心的人聚集在张四维的门下。可是在这个时候,自己需要这些人。

在推行这个政策的时候,只要支持自己推行,他们是什么人,其实没那么重要了。

此时此刻,朱翊钧终于明白皇上为什么会任用奸佞了,有些时候,皇上也是没办法。你不认用他们,你想做的事情就做不到,这些人基本上没什么原则和底线,什么都敢答应,也什么都能答应。

“是,皇爷,奴婢这就去传旨!”说到这里,陈矩转身就向外面走了出去。

“皇上,徐公公来了!”柳瑟来到朱翊钧的身边,躬身说道。

点了点头,朱翊钧直接说道:“行了,让他进来吧!”

时间不长徐德就走了进来,恭敬的给朱翊钧行礼道:“皇爷,你让奴婢找的那个人,奴婢找到了!”

“说说吧!”朱翊钧点了点头,神情淡然地说道。

“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福建泉州人,嘉靖三十一年举人,阳明心学泰州学派传人,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

“在当上知府不久之后,李贽就辞官了,回了老家湖北黄安,住在耿定理家,撰写一些读史的文章,并教授耿家子弟。”

“李贽在麻城还多次讲学,抨击时政,针砭时弊,听任各界男女前往听讲,并受到热烈的欢迎。”

“奴婢曾查到,李贽曾言‘若朝廷有一个半个怜才者’出现,使‘大力大贤’的有才之士‘得以效用,彼必杀身图报,不肯忘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