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藩禁(第2/3页)

到了嘉靖四十四年,则到了两万八千八百四十人,其后宗室人口开始疯涨,短短二十年,总是人口就高达八万人,到了现在,宗室人口已经突破了十万了。

按照现在的规模继续在增长下去,估计几年就要翻番了。

宗室人口增长的确很迅速,可是十万人而已,与大明整体的人口规模比起来就没多少,可是他们居然拥有大明五分之一的耕地,这个比例就太恐怖了。

不过听到一千二百万顷田地的时候,朱翊钧还是很欣慰的,这是张居正的成绩啊!

大明曾经进行过三次全国性的大规模土地普查,建国之初,太祖皇帝朱元璋进行过一次,那次大明上下土地为八百万顷,到了成祖时期,也进行过一次,土地为七百万顷。

短短两代人,土地便被勋贵勋戚和豪强吞噬了一百万顷。

这一百万顷不是说不纳税,或者是免掉钱粮,而是消失不见了,就是被人给侵占隐匿了。

到了正德年间,正德皇帝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土地普查,整个大明的土地仅剩三百八十万顷,不足太祖朱元璋时期的一半了。经历了这么多年的休养生息,大明人口快速增长,开垦了大量的荒地,结果土地却不足开国时候的一半。

朱翊钧估计能体会正德皇帝的心思,估计气疯了都,正德皇帝还没等到他收拾土地问题的时候,人就没了。朱翊钧不由的想到了张居正,如果正德有张居正,估计大明早就变了。

在朱翊钧发散思维的时候,下面的王锡爵也没停。

“去岁全国供给京城的米为四百六十万石,供给宗室的禄米则为九百七十万石,宗室禄米为京城用米的两倍还多。”王锡爵说到这里,略微停顿了一下。

这是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大明的宗室已经成为朝廷的包袱了。

如果在过些年,宗室人口在翻倍,那朝廷上下就真的养活不起这些人了。

不过也有人单纯的担忧,或者真的觉得到了该改变的时候了,可是也有人看到了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皇帝的弟弟,潞王朱翊鏐。朝廷上下谁不知道太后在为潞王选妃,准备大婚。

以太后对潞王的宠爱程度来说,大婚的规模自然不用说了,关键是随后的就藩和赐地。

每一个藩王就藩都会有土地,以太后对潞王的宠爱程度来说,这个赏赐肯定不会少。在这个时候提出开藩禁,这个时机掌握的很微妙,不少人已经开始琢磨该怎么做了。

朱翊钧坐在龙椅上,半天没说话,他怎么会想不到。

沉吟了片刻,朱翊钧看了一眼王锡爵,开口问道:“爱卿以为该如何?”

“臣请限封爵之制,开四民之业,弛出入之禁。”王锡爵似乎早就准备好了,掷地有声地说道。

虽然说得简单,可是却是每句话一条政策,所谓限封爵之制,说白了就是限制宗室的爵位。不能嫡子继承爵位,次子继续分封,如果那样,大明的宗室只会越来越大。

开四民之业,说白了就是准许大明宗室参军做官经商种田。

这种说法只是说法,事实上就是取消宗室不得为官参军的限制,毕竟现在大明的宗亲大多数还没沦落到经商和种田的地步。

最后一条,弛出入之禁,说白了就是放开宗室不得离开封地,藩王不得出城,不得回京的禁制。这一条可以说是为了前面两条服务的,没这一条,前面两条也没意义了。

王锡爵的话出口,大殿上落针可闻,没人开口说话。

藩禁是怎么来的,没人不知道,说白了这是皇上设定的。

大明可是有靖难的,成祖一脉的天下是靖难来的,说白了就是造反。这也是为什么皇帝对藩王宗室如此防范的原因。我可以靖难的皇位,那别人也可以啊!

藩禁说白了就是为了扼杀这种事情再次发生,我虽然造反得天下,但是我不希望我被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