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顿操作猛如虎(第2/3页)

朱翊钧接过奏折,翻看看了一眼,发现写的很简单。

前面列举了人名,然后后面开始写了他们的对话。

谁谁谁说了什么,记载的非常详细,仿佛就是他们谈话的时候,有人在一边做笔记一样。看了便之后,朱翊钧无奈的叹了一口气,伸手将手中的奏折放在了龙书案上。

事实上东林党这种畸形的产物,跟大明的赋税在政策有直接的关系。

习惯了不纳税,他们会愿意把钱给国家?掌握权力才能不纳税啊!

至于东林党喊的口号,朱翊钧一句都不相信,四民皆本说的是好,那都是本了,你们纳税吧!别光让种地的纳税,可是他们干嘛?废除茶税矿税以及各种商税,全都是东林党干的。

万历皇帝派矿监,天启皇帝派魏忠贤,说白了都是收钱,只有崇祯那个二傻子才会被东林党忽悠。

申时行想要将内务府的财富放于国库,这一点朱翊钧是无论如何不会答应的。因为这是两件事情,内务府的行为属于商业行为,说白了就是内务府在和商人做买卖。

内务府也需要纳税,可以看成是皇帝的私人企业,他是盈利性的商业行为。

如果将内务府的钱划到国库去,那也是自己调过去,而不是直接划归到国库,他们的概念是不一样的。内务府的人银子自己大部分会用到商业上面,比如对付东林党的士绅。

事实上东林党不是几个人,而是一个基层,代表江南新兴的士绅商人。

这些人虽然也种地,但是更多的却是种桑,从事大规模的商业行为。与后来形成的齐浙楚党不一样,齐浙楚党是传统的地主党派,他们捍卫是士绅地主阶级的利益。

比如东林党需要劳动力,他们就主张百姓可以自由移动,关卡城税要免掉。可是这些却不是地主阶级能容忍的,他们的主要利益来源于土地和佃户。

一点劳动力自由流动,大家都去做工了,那谁给他们种地?

东林党和其他各地党派的党争,其实是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双方都想打倒对方,于是就将目光放在了朝堂上,这是生死之争,这也是为什么齐浙楚党败了之后,宁可投靠魏忠贤做阉党的原因,因为这不是简单的权力政治斗争,而是不死不休的利益之争。

在美国也发生过这样的战争,那就是著名的南北战争。

北方工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劳动力都被束缚在南方的奴隶主手里面,于是有了废除奴隶法案,有了南方独立,有了南北战争,说白了大明也是这个苗头。

只不过双方将战场放在了朝堂上,斗的你死我活。

这个时候什么国家利益,什么大明百姓,一点都不重要了。

朱翊钧深知这里面的事情,自己如果推行摊丁入亩开关津,实际上会得到东林党的支持,虽然要纳税,可是土地税对他们来说并没有多少。

反对这个政策的必然是齐浙楚党这样的地方党派,而自己要推商税,反对激烈的必然是东林党。

前面自己推养士银,东林党也没出现,虽然反对声浪不小,可是没什么实际行动。可是这一次扬州的盐政,加上西北的毛纺织,彻底点燃了一些人,也使得他们更早的将目光落到了朝堂上。

或者说他们已经意识到了,只有在朝堂上掌握足够的话语权,才能够保住自己的利益。

叹了一口气,朱翊钧揉了揉脑壳,事情麻烦了。想要简单的解决这件事情,怕是不容易了。不过朱翊钧也知道,这也未见得算是坏事。

现在的朝堂上一潭死水,倒是可以刺激一下。

张居正死后,这才几年,朝堂就再一次分裂了,自己想要一个团结忠心的执政队伍,现在看来是没戏了。想到这里,朱翊钧自嘲的笑了笑。

平衡!

古代地方最常玩的手段,也不是没有道理,自己这一次要好好想一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