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索然无味的人生(第3/4页)

李斯:……

“清河侯的事情师兄可否听闻?”沉默许久之后李斯低声问。

“自然听说过,学院里的学子每日吵吵嚷嚷讨论的都是清河侯,许多直接将其视作毕生的奋斗目标,想要学他封侯拜相,呵呵,我知道了,原来是师弟突然感受到了来自清河侯的压力,他一来咸阳便被陛下封为国相太师,受金印紫绶,还封侯食邑,而你自诩为大秦横扫六合立下汗马功劳却如今仍旧只是上卿之爵,因此心有不甘,更有不满!”安鱼粱畅快的大笑。

“师兄何必取笑于我,明知我不会如此浅薄!”李斯尴尬的说。

“哈哈,师弟啊师弟,你自欺欺人耳,非是你没有这种想法,而是不愿意承认罢了!”安鱼粱笑罢,脸色慢慢沉落下来,捻须静默许久之后摇头,“师兄我不想参与朝堂之事,所以不管你说什么我也只能听听就罢,如今不管是朝堂还是民间,皆都暗流涌动,师兄只问你一句,你还记得当初的初心否?”

“初心?”李斯端着茶杯愣了许久。

“不错,就是初心,师兄犹记得当初你去齐国寻找师尊拜师,想学帝王之术,称不愿意如仓鼠一般目光短浅碌碌无为,你之志向,就是辅佐一位君王一统天下,成就太公之志!这些话师弟可还记得?”

“当然!”李斯脸色平静的点头。

“这些师弟如今已经做到了,是不是就觉得人生索然无味?”

“是!”李斯再次点头。

“可惜可惜,师弟虽有太公之志,却忽略了太公之贤,太公辅佐武王成就大业,但却并不居功自傲,因此自愿将封地定于东夷之地帮助周王稳定东方,跋涉千里在营丘建立齐国,当初之齐地还是蛮荒之地,东夷土著皆都野蛮无比,不尊王化,不听号令,不明礼法,太公为了尽快安定民心,便颁布各种法令,同时斩妖言惑众的司寇营汤和狂矞、华士兄弟,使得法令得以顺畅推行,取吏尊贤尚功,为了得到当地夷人的支持,他还推行因其俗,简其礼的开明政策,因地制宜重农重商,将齐国货物通行天下,使得齐国很快就成为百国诸侯之中最为富庶繁华之地,导致四周大量诸侯前来朝拜,短短数年齐国便成为了诸侯中最为强大的一个国家,齐国也成为了诸侯纷纷效仿的对象。”

“不知师弟听懂我的意思没有?”安鱼粱喝茶润喉的同时看着李斯。

“师兄是说让我效仿太公治理国家?”李斯疑惑的说。

“不错,你当初志向高远想辅佐明君一统天下,而且如今也已经成功,但你可知得天下易,治天下难,如今大秦一家独尊,但天下却依旧民心混乱,你只得太公法术之理念,却不得太公治国之理念,太公治国,法礼并举,农商并重,这才是强国之道,如今之大秦,重法而轻礼,重农而抑商,这就像一个人缺了一条腿,一个不慎就会跌倒。”

“师尊非常敬重太公,因此既重仁德又重法治,在齐国稷下学宫推广自己的法礼之学,希望找到一个能够让齐国强大的治国之术,可惜齐宣王此人非是治国明君,不愿采纳他的治国方略,当初秦国正广纳贤士,师尊也慕名而来,虽然他对秦国国君的开明大加赞赏,却对秦国重视刑法吏治,轻视仁德君子的方略不以为然,谓之县之以王者之功名,则倜倜然其不及远矣,因此转而去了赵国。你和韩非师弟两人皆都重名利而轻仁义,重法度而轻礼义,重农耕而轻工商,丝毫没有学到师尊的帝王之术,师尊一去,你二人便都迫不及待的先后投奔秦国,意图以商鞅之苛法治理天下之民,殊不知一开始便就走上了歧路,如今大秦一统天下,如果继续推行强法而轻视仁德礼义,大秦只会最终断手在你的手上!”

李斯沉默许久之后苦笑:“今日斯邀请师兄来是想倒些苦水,没想到师兄却先倒了出来,不过师兄教训的是,往日斯不愿听也不愿讲,但前些日听清河侯一席话,竟然有了些许的悸动,憋了这些天,才忍不住邀请师兄前来饮茶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