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4章 商业综合体(第2/3页)

因此陈旭并没有采纳范采盈和杨堃的建议,而是力求要把这个项目推动起来。

会议当中,受邀而来的一些富豪商贾同样表达了对这个超级巨大的综合商业体的担忧,但在担忧的同时,又对这样一个史无前例的商业模式产生了极其隆重的兴趣。

想象一下,数百家商舍开设在一起,将会带来怎样一种人流涌动的繁华场景。

“这个蹴鞠场和百货商场的修建,必然会带动广场四周的人口聚集,大量的货物和人口的聚集效应会不断放大拉动经济的发展,就像实验工厂和文学院一样,最后蹴鞠场四周将会形成一个巨大的人口聚集区,人口可能会达到数十万,不光会减少对于咸阳城内的压力,同时也会拓展百姓的生活范围,大家可以看看眼下渭河两岸的发展态势……”

陈旭指着挂在墙上的一副内史府的地图。

“眼下咸阳在渭河北岸,连同泾阳、栎阳、高陵等县在内都是人口极其密集的地区,但因为渭河的阻挡,南来北往的商旅非常不方便,眼下虽然有了新修的渭河大桥,但依旧极大的限制了货物的来往运输和通行,因此将来京师的发展中心必然是在渭河南岸,其实眼下最好分散人口的办法就是迁徙都城,把京师迁到渭河南岸的长安宫,这样章台宫、长安宫、曲台宫、甘泉宫、乐游苑、宜春苑等诸多宫殿林苑将会很快形成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新城……”

随着陈旭的诉说,整个房间里一阵无比的安静。

迁都之事就像天方夜谭一般,但陈旭却说的一点儿都不错,眼下大秦一统天下,都城居于渭河北岸处处受到掣肘,特别是货物的运输和往来非常不方便,如今南来的大量商贾都把货物囤积渭河大桥南岸的市场当中,这些货物最后绝大部分还是要通过渭河大桥运送进入咸阳,因此渭河大桥通行压力巨大,而且因为四轮马车的兴起,运送的货物越来越重,眼下还没有超载一说,但一辆四轮马车的载重比以往的两轮马车多了数倍不止,导致内史府有些担心密集的货流将渭河大桥压坏,因此安排兵卒守护大桥限制商队缓慢通行,因此渭河大桥虽然修好,通行量也放大十数倍,但依旧还是一个肠梗阻位置,大桥两岸积压的货物依旧堆积如山。

而随着咸阳人口越来越多,这种状态还在与日俱增。

因为要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口,盐粮布匹以及各种生活物资的消耗也越来越大,特别是随着陈旭对商业的推动越来越快,大量的钱开始流向平民百姓,百姓的消费力也会越来越大,光是清河园、报馆、科学院和文学院养活的上万人就是一股巨大的消费力,而随着各种商业的不断兴起,咸阳的消费市场规模几乎占到了整个大秦三分之一,全国一半以上的富人生活在咸阳,这就是眼下的态势。

几乎是举全国之力发展咸阳,这个规模足够让所有眼光超前的商贾看到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希望。

因此修这个商业地产没有问题,将来也必然会达到一个陈旭展望的情形,但唯独是投资太大,上亿规模仅次于东方道的投资,对于商人来说,这笔投资在以前简直无法想象。

杨堃看着陈旭,双眼中光芒闪烁,对于陈旭动辄上亿规模的投资,他感觉到自己以前的格局简直和蚂蚁没什么区别,自从陈旭用一个匪夷所思的计划撬动并且完成了东方道之后,他对于陈旭已经佩服的五体投地。

“侯爷,眼下还是资金问题,如此大的投资,恐怕要想再次像东方道一样集资已经没有可能个,因为东方道几乎抽干了所有参与商贾的资金,而且各自都还有大笔的贷款没有还清,为了以后的发展,他们必然没有更多的精力来支持侯爷的这个项目!”

范采盈一双美目看着自己的老公,虽然她身份低微,但陈旭却从未轻视她分毫,对她和五公主还有蒙婉两位正妻几乎一视同仁,甚至在商业上更为倚重,只要是商业上的事情无论大小都会和她商量,这让她感受到了无与伦比的幸福,也死心塌地的要替陈旭操持钱庄和各种生意,哪怕再苦再累,她都会觉得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