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5章 雷电1944(2)(第2/3页)

整整14辆大地勇士从德国本土启程,先通过德意公路到意大利北部的里亚斯特港口上船,然后绕经地中海、苏伊士运河、非洲之角、印度洋过来,经受严峻考验后最终在马达加斯加东部的塔马塔夫港口下船,并凭借自身动力抵达发射场。他们对外公开亮相未选基础设施完善、道路条件良好的西欧,而是选基础条件比较落后的马达加斯加,说明德军对这套运作体系已非常有自信!

实际情况不像表现出来得这么好,中间也有抛锚、故障等问题,这也是凯特尔抱怨火箭营部署拖后腿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整体比预料要好得多。为防止意外,德国特意抽调了14辆(2辆备份),最终12辆能安全集聚发射场也显示了这一点。不过霍夫曼不像众人这么乐观,因为这次发射车运载的是只有10吨的导弹,根本未到其载荷的三分之一,对车辆考验还不是特别大,满载时如果能有这种表现才称得上真正成熟。

目前的场面已足够唬住人了:懂行的将军和元帅一看就明白,这架势意味着德国火箭部队完全可摆脱铁路、公路实现机动部署和野外作战,效能大大提升,威胁也更大。

“诸位先生,我是德国火箭工程师克劳泽,请允许我为您讲解有关火箭参数……”一个浑厚的男中音在现场响了起来,布劳恩等人也在马达加斯加,不过介绍这种小事就不必他亲自出马,他和佩内明德科研团队大部分都在导弹预定溅落点。

“在发射场左边,标注1号字样的是V2火箭标准型,射程320公里,圆概率偏差8公里,可携带1500公斤弹头,末端速度4.8马赫,完全无法拦截;在发射场右边,标注2号字样的是V2火箭威力增强型,射程200公里,圆概率偏差6公里,最大可携带2.25吨常规弹头或特种弹头。”

虽然克劳泽没详细阐述特种弹头是什么,但将军们都心知肚明,不外乎化学武器、细菌武器——虽都是国际公约禁止的武器,但却是强国标配,大家心照不宣地都研发、储备了一批。德国化学武器世界第一,霍夫曼知道日本细菌武器水平很高。

“在发射场中央,标注3号字样的是V2火箭射程增强型,最大射程500公里,圆概率偏差10公里,可携带1吨左右的弹头。”

克劳泽介绍得很详细,众人也刷刷在记笔记,但霍夫曼知道这些数据全是错的,真正数据都比介绍要好一个数量级,一方面是为了保密,既要显示德国的水平同时又不能让其他国家知道真正的核心机密;另一方面这些数据都是配合出口版(猴版)使用的,多掺点水的技术参数才能多从冤大头们口袋里掏钱。

V2正式定型量产后已不用标准型、威力加强型、射程加强型的名字,也不再用V2+这种临时名称,霍夫曼赋予了它们响亮且全新的称号——飞毛腿!

飞毛腿A:标准射程250公里,弹头2.5吨,圆概率偏差3.5公里;

飞毛腿B:标准射程400公里,弹头1.8吨,圆概率偏差5公里;

飞毛腿C:最大射程650公里,弹头1.25吨,圆概率偏差7.5公里。

这些型号全比历史上苏联开发的飞毛腿导弹重且威力大,唯独圆概率偏差实在有些差强人意。

起竖指令下达后,火箭兵将导弹们慢慢竖直,几分钟后开始向导弹发动机涡轮泵里注入液体燃料,最后检测导弹电池、设置陀螺仪和其他技术参数。由于导弹发射需在绝对垂直状态下进行,需使用经纬瞄准仪和陀螺校准仪在注入燃料后校准——这些都是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没有理工科大学文凭玩不转的。

因火箭燃料带有剧毒和不安全性,所以液体燃料都是发射前才现场灌注,来观摩的要员们没一个嫌等待时间长,全都目不转睛地盯着看,深怕错漏一个细节,并由衷感谢德国能对他们开放如此绝密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