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2章 最危险的男人(7)(第2/3页)

“拜耳公司生产的高级货……高纯度4号!”说这个名词时,斯科尓兹内脸上一阵抽搐。

1897年,德国拜耳药厂化学家霍夫曼将海洛因制成药物,其止痛效力远高于吗啡,至少提高了4-8倍,可明显抑制肺痨病人的剧咳、久喘和胸痛,促进患者情绪安定,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次年开始规模化生产该药,并正式注册商品名为“海洛因”(Heroin源自德文heroisch一词,意即女英雄)。

该药以不会上瘾的吗啡之名上市,其后更曾用作儿童止咳药。拜耳公司很快就发现海洛因并不只是能治咳嗽,在治疗疼痛、抑郁、支气管炎、哮喘甚至胃癌时都可以使用海洛因,以至于在当时人们了解的疾病中,只有很少几种不在海洛因适用范围之内,甚至包括疯人院:那不勒斯精神病院的大夫给病人们开出海洛因,记录说有“持久的镇定作用”,“甚至有几个痊愈病例”。俄国精神病医生用海洛因驱散“灵魂的痛苦”。甚至登山俱乐部都建议俱乐部成员在登山前服用此物,因为它能使呼吸更为顺畅,能让他们登得更高。

作为商品出售后获得了巨大利润,1902年海洛因利润占整个药品行业的5%,拜耳甚至在《德国医生报》的广告中公开要求医生们用“公认出色的”海洛因医治吗啡成瘾,称是吗啡下一代产品且不会让人上瘾,但却事与愿违,人们很快就发现海洛因比吗啡的水溶性更大,吸收亦更快,脂溶性也较大,更容易通过神经中枢发挥作用,更为严重的是成瘾性更强烈,危害远远地超过了其医用价值。

到1930年代时,各大国陆续宣布海洛因为非法药品而不准销售。

沃勒尔熟门熟路地拿起一点嗅了嗅,点头道:“不错,好货色,很多年没见的好货色!”

“另外还有新一代军用产品,相比4号,这个不在管制目录名单上,我们带了50公斤……”斯科尓兹内指了指后面几个大皮箱,“柏林认为这个更安全、更隐蔽,不过需要推广。”

“我能试试看么?他叫什么名字?”

“当然可以,化学名叫做甲基苯丙胺,元首给他取了个很好听、很形象的名词——冰!不过你要小心点,它的力量一开始你看不出,后来就会知道危险!”

“你试过?”沃勒尔好奇地反问道。

“试过!至少试验了3个月!”

“我看你毫发无损。”

“这是假象,你要知道,我们付出很大代价才摆脱这玩意的制约。”

为更好培训特种突击队,斯科尓兹内一方面加强训练,一方面也寻求用药物帮助队员克服心理恐惧和疲劳、困倦,甲基苯丙胺作为军用产品这时候就开始发挥效率,作为突击队,他们能够拿到更多、更好的产品,而且根本不要钱。

在这个时候,得益于拜耳实验室和化学家们的努力,甲基苯丙胺第一次以晶莹剔透的晶体状出现在军备部的供应清单上,而且效果非凡(关于麻醉品在军事和作战中的滥用,本文不再详述,诸位可以自行百度),突击队当然优先享用最好、最高级的玩意,而且效果确实好——比4号危害小一点。

但知道内幕后的霍夫曼对此坚决反对,他不但下令各部全面停止配发“特种军需品”,而且要求特种队员要全面摆脱药物滥用,曾给元首注射过多种毒品的莫雷尔医生在后来的叛国集团肃反扩大化中也被绞死了,关键罪名就是用毒品谋害元首健康——至于实际原因,无非是他知道得太多了。

沃勒尔尝试了一下,感觉很好,回味无穷,他点点头:“有这些东西就好,4号不太安全,你这个玩意很好,我看可以推广。”

“我们真要装成毒枭?”

对方点点头:“你们装扮成保镖队伍,护送一个叫胡安的富商去美国,这个人身份很复杂,表面上看他是西班牙人,实际上是墨西哥人;表面看是大富商,在美国德克萨斯和墨西哥都有大生意,其实那些全是亏钱的玩意,真正赚钱的依靠的是拐卖、麻醉品、走私和偷渡;表面上看像个正经商人很低调,实际上他还兼黑手党角色,手下有数百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