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终于被发现的韩信(第3/4页)

“所以对我们大王和我们的军队来说,唯一的机会就是指望章邯匹夫全力相西,给我们留下一点光复韩地的机会。”张良又接着说道:“贵国军队兵强马壮,又在砀郡成功逼平章邯,章邯必然视贵军为生死大敌,贵军若是有所动作,章邯必然随机而动,所以张良厚颜,想请贵军替我军暂时牵制一下章邯的主力。”

说到这,张良又更加直接的说道:“张良此举虽是利用贵军,却也是为了贵军着想,彭城虽好,但贵军如果保守不前,不思开疆拓土,主动出击,那么要不了多久,必然会造成军纪涣漫,人心离散,战斗力下降,对贵军光复楚国全部旧土极为不利,惟有不断进取,不断壮大实力,方是贵军的上策。所以张良恳请右将军为了贵军着想,务必顺手帮我们一个小忙。”

项康盘算,片刻后才微笑说道:“张叔父,小侄觉得你这点有些杞人忧天,我叔父如果是贪图享乐之人,又怎么可能拥立楚王后裔熊心公子为王?自立为王,定都彭城,岂不是更可以安享清福?所以小侄觉得你不必担心,要不了多久,我叔父必然会有所动作。”

“右将军,在下绝对不是在杞人忧天。”张良苦笑,说道:“不瞒右将军,你三叔父就一直在怂恿你的二叔继续按兵不动,坐看其他五国与暴秦相争,待其他五国与暴秦军队打得两败俱伤,然后再出手收取渔翁之利。在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贵军之中,恐怕也有不少人是这个念头,他们一旦说动了武信君如此行事,那便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张良无奈,只能请右将军你在武信君面前代为进言,请武信君千万不要裹足不前,给了暴秦军队从容击败其他五国军队的机会。”

项康盘算,半晌才苦笑说道:“看来这次又要得罪三叔父了,行,张叔父我答应你,只要有机会,我一定会劝二叔尽快动起来。”

知道项康说话还算有点信用,张良忙向项康拱手道谢,项康还礼,颇是诚恳的说道:“叔父,小侄不知道你的尊贵身份,对你多有不敬,请叔父千万不要介意。小侄可以对天发誓,其实我对你一直都是充满敬意,只恨无缘与你深谈,接受你的谆谆教诲。将来如果有机会的话,还请叔父务必对小侄不吝指点,小侄一定言听计从。”

“右将军千万不要客气。”张良再次拱手,更加诚恳的说道:“其实张良心里也很清楚,右将军你之前不肯与我交心,原因并不是右将军你目中无人,不重尊长,而是因为其他的特殊原因,张良绝对不会介意。过去的事,我们就让他们永远都过去吧。”

说罢,张良还向项康深深一拜,项康赶紧长拜还礼,与心胸出了名宽广的张良一起抹去过去那些不开心的事——但是很可惜,项康还是没有招揽张良给自己当帮凶的机会。

了结了这件事后,两天后,韩成和张良带着项梁送给他们的一千多军队向西走了,取道相县和城父向陈郡进兵去了。同时在休整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后,楚军也顺利完成了整编合并,补充了武器辎重,基本恢复了战斗力,所以在楚军内部,也逐渐出现了更进一步继续扩张的声音。

主张赶紧扩张用兵的是好战分子项羽、范老头和桓楚等人,都认为应该乘着章邯主力远在陈留一带的机会,赶紧把周边还被秦军控制的城池土地尽量拿下来,更进一步扩大地盘和壮大实力,以便将来迎接与秦军主力的决战。

为人自私的项伯和宋义等人坚决主张继续坚守,觉得应该后发制人,尽量先让其他五国的军队消耗章邯的实力,等其他五国和秦军打得两败俱伤了,然后再伸手去摘桃子。两派人各说各有自己的道理,在项梁面前争论不休,发生了好几次争执。

项梁在这件事上明显有些犹豫,迟迟都没有拿定主意,项康则是察言观色,直到项梁态度稍微倾向于继续扩张时,项康才站出来煽风点火,向项梁进言道:“武信君,末将认为项羽将军和亚父的话颇有道理,自古以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按兵不兵坐观五国与暴秦相争,虽然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但一味保守的时间长了,我们的士卒难免会军心散漫,失去锐气,同时还会错过继续壮大实力扩大军队的难得机会,对我军而言甚是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