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秦宫政变(第4/5页)

按理来说,有玉玺印绶在手,宫城卫士又全都被赵成掌握,赵高大可以强行称王,逼着百官承认自己为王,但赵高心里却很清楚,自己如果这么做了,只怕到了今天晚上,秦廷百官就能逃走一大半,关中军队和各地的地方官员也极有可能拒绝承认自己为王,各行其事乃至直接叛变,自己也将彻底失去与项康谈判投降的资格——大秦朝廷彻底土崩瓦解,人心离散,项康除非傻了才会继续和赵高谈判如何有条件投降。

也正因为如此,为了暂时凝聚住人心,留下自己与项康讨价还价的筹码,赵高只能是咬了咬牙,被迫启动备用计划,大声说道:“本相对大秦忠心耿耿,岂敢窥视王位?皇子子婴,乃先皇之侄,与先皇血脉最近,仁爱俭朴,理当继位为王,本相决定立子婴为王,诸位以为如何?”

秦廷百官还是不敢吭声,不过有好些人都悄悄抬头,偷看赵高的神情反应,赵高见了心中暗怒,知道这些人还是更愿意让子婴继位为王,可是事情到了这步,在必须要有一个傀儡才能暂时稳定人心的情况下,赵高还是扯下了腰间的胡亥印绶,连同传国玉玺一起捧了,大步走到就在殿上的子婴面前,恳求子婴继位称王。

知道就算当上秦王也不过是赵高手里的傀儡,子婴当然是百般推托,可是赵高却坚决不许,还和赵成一起强行把子婴拽到了王位上坐下,率领秦廷百官向子婴行臣下之礼。子婴无奈,只能是这么说道:“既然丞相与百官一起要我继位,那为了大秦的江山社稷,我也不敢推托,但是继位大事不能儿戏,我必须依照礼仪,先在我的家中斋戒五日,然后再到宗庙告祖祭祀,然后才能接受玺印,正式称王。在此期间,一应的朝廷大事,全都由丞相裁决,百官以为如何?”

“大王英明,臣下等谨慎大王令旨。”秦廷百官这次倒是答应得无比整齐,赵高见子婴主动交权,心里也颇为高兴,一口就答应了让子婴在斋戒五日后再正式称王。

是夜,在始终没有等到项康答复的情况下,赵高当然少不得又派使者赶赴蓝田,要求自己的全权谈判代表赵卷尽快达成与项康的谈判,同时去令统领咸阳中尉军的奚腾,要求奚腾无论如何把少帅军挡在蓝田,给自己留下谈判投降条件的最后筹码。

赵高的白日梦当然做得太美了一些,他后续派出的使者才刚赶到蓝田,马上就被穿越者项康百般盘问,也很快就从他的使者口中掏出了秦宫政变的重要消息,而项康在大喜之余仍然沉住了气,并没有立即把这件事公之于众,而是耐心等到了少帅军派往咸阳的细作带来准确消息,证实胡亥已经被赵高所杀,同时还报告了赵高拥立子婴为王的情况,项康这才兴高采烈的召集少帅军文武,把咸阳发生的事正式公布。

听到这个好消息,之前咬牙错过了决战机会的少帅军文武当然是欢声雷动,无一不是喜形于色,项康则又派人传来了赵高的侄子赵卷,断然拒绝了赵高提出的一切投降条件,要求赵卷回去告诉赵高,让赵高劝说子婴率领秦廷百官和关中军队无条件投降,以此换取赵高一家能在投降后活命。赵卷听了魂飞魄散,忙问道:“右将军,你之前不是说过,只要我伯父能率众投降,就可以考虑和我伯父在关中裂土称王么?怎么现在又变卦了?”

“以前可以考虑,但现在不行了。”上屋抽梯的项康理直气壮,振振有辞的说道:“你的伯父赵高以臣弑君,大逆不道,天下人人得而诛之,我如果与这样的逆臣在关中裂土称王,岂不是要让全天下的人耻笑?投降活命,这已经是我对你伯父格外开恩了!”

“那君侯,君侯也行。”赵卷赶紧改口说道:“右将军,我伯父在临行时对小人有过交代,只要右将军你能答应把他封为君侯,赏赐数县封地,他也可以率众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