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接手烂摊子(第3/4页)

听到这个消息,项康沉默无语,许久都是一言不发,旁边的陈平和张良看出项康的心思,便问道:“陛下,是不是担心我们的国力疲惫,无法抵御匈奴蛮夷?”

项康坦然点头,说道:“增兵雁门容易,但是军队派少了肯定没用,主力北上的话,又未必找得到和匈奴主力决战的机会,长期在雁门代郡这些偏远之地驻扎大军,我们的国力又肯定承受不了。”

“大王,臣下认为这个问题你应该请教广武君李左车。”张良提议道:“广武君的祖父李牧是抗击匈奴的赵国名将,家学渊源,最是熟悉匈奴的情况不过,你如果向他求教,必然会有不小的收获。”

项康一拍额头,也这才想起自己忘了熟悉匈奴情况的李左车,赶紧下令卫士去把李左车请来商议,然后没过多少时间,分赃时被封为御史丞和东垣侯的李左车就被请到了项康的面前,项康也没客气,马上就把雁门的情况告诉给了李左车,明确表态向他请教对策。

李左车也没有任何犹豫,马上就说道:“陛下,只能是暂时忍让,匈奴的问题困扰中原上百年,绝对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现在我们大汉又才刚刚统一天下,内忧外患高各种问题多如牛毛,这个时候如果贸然发起和匈奴的全面战争,不但国力无法承受,还有可能导致中原再生变故,内心不肯臣服的宵小鼠辈乘机起兵反叛。”

“但是匈奴咄咄逼人,如果不做理会的话,只怕这些蛮夷会更加的得寸进尺啊。”项康苦笑说道。

“大丈夫能屈能伸,该忍的时候就必须得忍。”李左车说道:“臣下建议,对待匈奴蛮夷,我们最好的办法应该是软硬兼施,一边暂时忍让,派遣使者通好求和,开设边市,与匈奴互通有无,争取时间恢复国力,也乘机刺探掌握匈奴的内部情况,做到知己知彼。一边任命一名重臣守卫边疆,统领代郡、雁门和九原等地的官吏军队,整兵备战,待到我们的国力恢复,时机成熟,才能考虑发起与匈奴的决战。”

项康点头,也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自己只能是暂时向匈奴低头换取时间,等到国力恢复到一定程度才能考虑收拾匈奴,然后稍微盘算了片刻后,项康向李左车问道:“广武君,如果朕派你去守卫边疆,防范匈奴,你可有把握守住长城防线,为我们恢复国力争取时间?”

“没有。”李左车的回答让项康万分意外,然后又说道:“陛下,不要说是微臣了,就是你让周太尉去坐镇边疆,也绝无可能守住长城防线,不让胡马南渡阴山。原因也很简单,北地人少粮缺,不管是谁去那里坐镇,都绝无可能迅速训练组织出足够的军队守卫长城,匈奴又是游牧轻骑,机动灵活,随时都有可能从我们的防线薄弱处突击得手,所以我们不但守住长城防线毫无可能,在很长的时间内,还必须得做好在北疆不断吃亏的心理准备。”

知道项康的历史不好,旁边的张良忙说道:“陛下,广武君的祖父武安君当初坐镇北疆,是足足吃了七八年的败仗,才一战打出了赵国北疆十多年的平安,现今就我们的国力和国内情况而言,恐怕也得花这么多时间才能做到这点。”

项康一听笑了,笑着说道:“才七八年啊?这有什么?朕现在才二十多岁,别说是七八年了,就是十年二十年,朕也等得起。”

“就这么定了。”项康拿定主意,说道:“广武君,朕现在封你为雁门郡守,兼管代郡和云中两郡兵民诸事,给你十年时间整兵备战,在这十年里,你不管吃多少败仗,遭受多少损失,朕都一律不追究。但是十年之后,你最少得打出和你祖父一样漂亮的战绩!”

历史上曾经主动请缨率军和韩信决战的李左车一听大喜,赶紧向项康伏地道谢,项康把他亲手搀起,拍着他的肩膀沉声说道:“广武君,北疆朕就拜托你了,朕相信你一定不会让我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