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一章 战与不战(第3/3页)

邓禹看看吴汉,又瞧瞧盖延和耿弇,问道:“巨卿,你可有算过,东征之时,伤亡了多少将士?”

“呃……”盖延语塞。

邓禹目光一转,看向耿弇,问道:“伯昭,你说说,你在东征之时,伤亡了多少将士?”

“这……”耿弇也一时语塞。

邓禹幽幽说道:“数年东征,伤亡的将士不计其数,数年南征,伤亡的将士不计其数,数年西征,伤亡的将士还是不计其数,不能再打了啊,该休养生息了,穷兵黩武,乃亡国之兆!”

盖延和耿弇对视一眼,皆低头不语。

吴汉摇摇头,说道:“仲华是迂腐之见!现在出兵,并非为战而战,是为太平而战。不平定隗嚣、公孙述、卢芳之流,天下一日不得安宁,现在用兵,是一劳永逸,日后用兵,敌人实力更强,死的人将会更多。你现在的仁善,只会为以后造成更大的杀戮。”说完话,吴汉又深深看了邓禹一眼,摇着头走开了。

耿弇意味深长地说道:“朝中大臣,总是瞧不起我们这些武将,认为我们满脑子想的都是打仗,不懂的体恤天下黎民百姓,可是他们又看过多少的死人?我们一日所见过的死人,比他们一辈子见过的都要多!”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看到大战过后,那漫山遍野的尸体,无论是敌人还是己方的将士,谁能无动于衷,哪个不是把抓揉肠一般?

没人天生下来就喜好杀人,倘若真有这样的疯子,他也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将领。为了长久的太平,暂时的杀戮是不可避免的。

听了吴汉和耿弇的话,邓禹也是陷入沉思良久。

其实很多事情并不是以简单的对与错来划分的。

像现在,洛阳朝廷到底该不该对隗嚣用兵,邓禹、伏湛、宋弘的主张有道理,吴汉、耿弇、盖延的主张也不能说有错。

在双方都有各自道理的情况下,刘秀经过取舍,最终选择了不对隗嚣用兵。

就像伏湛说的那样,只要事情还有回旋的余地,只要还有那么一线希望可不动用武力来解决问题,己方都应该去尽力争取。

刘秀会有这样的想法,不是刘秀软弱,而是仗确实打得太多了。自从刘秀到了河北,就没有哪一年、哪一个月甚至哪一天是不打仗的。

一直在打仗,一直在征战,一连持续数年,无论换成谁都会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