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责难(第3/5页)

“我与李侯爷说过,我立誓与桃坞集妇孺共进退,身后便是万丈悬崖,没有退走一寸的可能。”

韩谦知道张平、袁国维此时没有站出来反对他,事后回到岳阳必会受到责难,这也显得他们二人的难能可贵。

特别是张平还是神陵司的故吏。

因此,韩谦对张平、袁国维也是更有耐心的解释道。

“金陵事变,江淮纷扰,而自楚州军渡江以来,交战之地,民众都已经纷纷避入金陵城中;而茅山以西诸县,世家宗阀子弟也都避入金陵城,目前已经使得金陵城内人满为患。而随着战火的蔓延,上百万人丁都避入金陵城,并非难以想象的事情,到这一步,楚州的围城之策才算是完成。到时候茅山四周,村寨镇埠皆空,我们想征粮也无处可征,更不要说妄图凭借这点人马有什么作为了,只能眼睁睁看着金陵城变成一座充满绝望与死亡气息的绝城。想要破解楚州的围城之策,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可能将占据金陵百万人丁五六成的奴婢,都从金陵城吸引出来,而不是让他们像羊群似的,被驱赶到金陵城里去。”

“茅山存粮,供给四五万妇孺也仅勉强能维持月余,倘若真有成千上万的奴婢来投,粮食怎么解决?”袁国维问道。

“那只能与江东的世家门阀为敌了,”韩谦说道,“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张平想明白韩谦要怎么做,袁国维稍稍迟钝一些,追问道:“要如何与江东世阀为敌?”

“奴婢来投,用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编为营伍,尽可能遣往宣歙湖杭越秀等州就粮!”韩谦说道。

分散的奴婢,就仿佛温顺的绵羊一般,只会拖家带口追随主家逃入金陵城避难,通常来说不会想到挣脱主家的控制,舍近求远、长途跋涉逃往数百里之外的州县就粮。

更不要说楚州军派兵马进驻金坛、溧阳等城加强东线的封锁,更不要说江东诸州县都在招兵买马,会严格控制流民涌入。

想不出现大规模饥馑饿殍,韩谦所言或许是唯一的可行之策。

唯有组织起来的奴婢,才有可能拖家带口,通过楚州军的封锁,进入太湖沿岸的州县就粮。

袁国维、张平,要是出身世族,也不可能入宫为宦,也不可能晚年隐仕于内府局为吏了,他们对贫贱低层,还是心存同情之心,就他们个人的立场,不会站出来激烈反对韩谦,但他们也还有另一层担忧,问道:“岳阳发函责难,韩大人要如何处之?”

“哪怕是对辖域内的世家门阀交代,岳阳也必然会发函质询,但这是岳阳要有的立场,而我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相信殿下也能理解,”韩谦示意林海峥、赵无忌他们都先退下去,照拟定的计划行事,跟忧心忡忡的张平、袁国维二人说道,“以后的事情,等以后再说吧……”

这会儿王珺在两名健妇的看管下,捧着一叠书卷走过来,先站到大厅门外,等林海峥、赵无忌等将领都出去后,才款款走进来,跟韩谦说道:“这是我在隐云庵所读的几卷书……”

将十二到十五岁的少年都编入少年营后,平日除了操训、修习刀弓脚拳外,韩谦暂时还用不到他们去承担茅山内部的防守,还是希望将他们组织起来,抓紧时间读书识字。

不管怎么说,基层武官虽然说对文化水平的要求不高,但除了强过普通人的武勇外,怎么也要能读得懂粗浅的书信令函,掌握基本的营伍军规及操训之法,能真正成为赤山军合格的后备力量。

茅山之中的藏书,多为道家经藏,却是王珺带到隐云庵所读,还有一些经世致用的书册,韩谦便要王珺拿过来抄为教本。

“……”韩谦看着王珺一眼,见她换了一身浅绿色的抹胸襦裙,脸蛋迷人精致,肌肤白腻似雪,透着瓷器一般的光泽,示意她将书册放到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