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 突围(第3/5页)

暗色的潮涌在晨曦之中撞到一起,溅碰出血与肉的火花。

李秀、李碛所率的骑兵,以李氏子弟、郡王府卫为骨干,以乡族青壮为基础,仿佛礁石一般坚不可摧。

李秀、李碛身边不断有人倒下,但随后更多的将卒顶替过来,护住两人的侧翼。

李秀使马槊、李碛使大戟,两人不用顾及则侧后,只知拨打捅刺抽劈当前之敌,一意杀开血路,看到如蝗群飞射过来的箭矢,也仅仅是抬臂挡住面门。

核心将领都在鳞甲还多穿一到两层革甲,虽说他们的要害处难为箭矢所伤,但他们胯下的战马却难挡箭矢。

等到李碛在左右扈卫簇拥下,换第三匹战马,他那鳞甲庇护不到的右腿,从上到下被五支箭射穿,甚至有两支箭洞穿他的腿皮,跟他胯下的战马连在一起。

这时候他们已经看到五尖山脉北麓的峰岭在清晨的薄雾中露出一角。

为防止从马背上摔下来,李碛叫扈随拿绳索将他的腰腿跟新换的第四匹战马的马鞍捆在一起。

“徐明珍这狗贼不过如此!”

李碛看着侧翼被他们杀得都有所畏惧、不敢紧逼过来的寿州骑兵,禁不住嘶吼大喊起来,以此鼓舞。

敌骑还可以轮番冲击,以节省体力,但他们必须一鼓作气冲杀到五尖山前才有可能稍稍歇上一口气。

剩下的最后这一段路,容不得他们松懈半分。

李碛、李秀等人率骑兵抵挡住最大的压力往前突冲,但骑兵的速度还是比从南城出发的步卒速度要快,已经往南拉开一段距离。

李冲、徐靖所率的马步兵,最初还能兼顾到骑兵与步卒两路突围兵马的衔接,有意压着速度,甚至还不时分出小股精锐战力,冲杀绕到后翼杀来的敌兵,与李碛、李秀他们大体保持并头前行。

不过,透过清晨的薄雾,看到五尖山脉最东北侧的芽山就在眼前,同时在渐亮起来的晨曦中,看到右前翼所集结的敌骑密集如阴沉的黑云,李冲、徐靖再也顾及不得太多,开始下令所部兵马拉起速度,策马往牙山全力冲过去,很快就整体超过李碛、李秀他们。

“哼!”

李普长子早死,李冲乃是次子,李碛最小,但李碛自幼被伯父李遇带到豫章教养,与李冲的关系,远不及他与李秀亲近。

这时看到李冲、徐靖如此作为,李碛冷冷哼了一声,有不满也有不屑,但也没有说什么,提出大戟横到膝盖,率部又往从侧前方杀过来一股敌骑迎头撞去。

李冲此时哪里顾得上自家兄弟的鄙视,他满心想着等自己先赶到芽山脚下站稳阵脚,或能有余力分兵接援后续的突围兵马。

他却看不到他们正前方的芽山脚下,密林之内,千余连人带马皆披黑甲的骑兵这时候正随着主将庞雄的手势,纷纷拿起兵刃,翻身骑到马背上,拉起缰绳,以极缓的速度徐徐踏出树林。

在倒伏的荒草之上,玄甲骑仿佛收割生命的死神,等着第一波突围的守军送到眼前来……

……

……

披甲重骑兵最大的缺点,在于缺乏中长距离机动的能力,但玄甲骑挑选的中原战马,体格健壮、马身高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短程冲击速度不足的问题,短时间内甚至比大楚从川滇等地引进的矮种马,速度更快。

在从龙游湖东南岸到芽山脚这段不足四五里的旷野之上,千余玄甲骑一旦将速度拉起来,仿佛黑色的怒潮一般汹涌而来,踏地如雷霆震动。

要是李秀、李碛率三千精锐骑兵,或许在一马平川的旷野之上,敢与千余玄甲骑对冲,但通常来说,不到必不得已之时,还是都会选择避让,想尽办法拉开距离以疲敌军马力。

对此时的李冲、徐靖而言,他们身后皆是马步兵。

而所谓马步兵,主要作战模式是运动时用马、骡等牲口节约体力,以较快的速度进行中长距离的机动,遇敌时则下马结阵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