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三章 决堤(第4/5页)

过去十多年间,徐明珍任寿州节度使时,在八公里及寿春城以西的淮河南岸组织军民修造大堤,差不多将滞洪区都限制在北岸的颍州境内。

倘若禹河夺贾鲁河、沙颍河改道在夏季之前成为事实,这意味着硖石口上游,在容纳禹河来水后,水势规模将扩大三到五倍。

这已经不是北岸滞洪区会扩大多少的问题,同时还直接涉及到南岸的大堤能不能承受住这么大水势的冲击。

一旦南岸大堤没能撑住,这意味着寿州境内在这个夏季也会变成一片汪洋。

有提前防备,人马的损失会极有限,但寿州境内的安置计划、五六十万亩耕地被淹没,年后就计划要在龙池山着手实施的堰湖工程、北淝水河疏浚工事以及后续将寿春打造为淮西北部重镇的一系列事宜都会随之被耽误下来,钱粮上的损失将极其的惨重,都有可能打断棠邑现有的建设及发展节奏。

也许淮西的损失还是有限的,禹河改道对河淮梁军目前的控制区域影响更为严重、惨烈,从而牵涉到河淮局势往更复杂、更混乱的方向转变,甚至梁帝朱裕没能在许汝等地撑住,至使蒙兀骑兵饮马淮河北岸,对淮西及中原战局的负面影响,则更将令人害怕。

温博集结一部分侍卫武官从历阳骑马出发,年初七午前赶到寿春城。

沙颍河目前乃是河淮梁军的生命线,棠邑增援河淮梁军的物资以及旱情严重的许汝颍陈等州,主要粮田都分布于沙颍河两岸,梁国工部侍郎周道元年底就到颍州视察颍水河务,在接到郭端铎从寿春送出的消息时,周道元他还没有离开颍州。

接到消息后,周道元一边派人快马驰往新郑禀报梁帝朱裕,他本人则直接赶到寿春,来与韩谦见面。

梁帝朱裕极重视禹河水道的治理,登基之后,便专门在工部设立河务司,也很巧,河朔惊变之前,梁国工部刚刚组织人手,对禹河中上游的河道水文情况进行勘测,因而有韩谦所急需的最新数据。

荥阳河段,由于地势特殊,水情极为复杂,河道积淤情况有轻有重,周道元作为梁帝最为器重的工部大臣,他都不需要从汴京调资料,就对各种数据也都了熟于心。

在棠邑传来消息之前,梁帝朱裕也刚好派人过来,要召他赶回新郑,便是要他评估荥阳掘堤可能会产生的影响。

叛军选择的掘堤口,确实是积淤最严重的河段,河床即便没有悬出地面,也差不了几许。

而倘若如韩谦所料,这一切是梁师雄与蒙兀人精密计算的谋略,只需要征用三四万军民,在稍下游位置相对容易的筑一道拦水土堰,就极可能成功迫使禹河之水从贾鲁河、沙颍河南下夺淮入海……

确认这一信息后,韩谦便下令将第二镇军主要兵马往寿春集结,下令右神武军归家省新的兵卒,都到寿春集结编训,同时还对濠巢寿霍四州颁布军令各征募青壮民夫一万人集结寿春。

数日后,梁帝朱裕从新郑传来消息,确认蒙兀人在魏州叛军掘堤处下游的赵塘堤南北两岸各增设一座大营。

武陟县境内的赵塘堤,位于贾鲁河接禹河大闸的西侧,河床积淤更为严重,也是在决堤口下游修筑拦河大坝的绝佳地点。

目前禹河还冰封着,差不多还有一个半月左右的冰封期,冰层之下的流水也是极浅,虽然暂时看不到魏州叛军与蒙兀人有什么进一步的举动,但整个计划既然确定是魏州叛军与蒙兀人联手进行,他们这时候仓促发兵强攻荥阳城也不现实,往最坏处预测局势的发展怎么都不为过。

照梁帝朱裕的要求,韩谦即刻从寿春发出十二万石糙米、三千石盐、三万担精铁以及五千具铠甲、两千具精钢大弩、两百具床子弩及一万捆铁箭等物资,提前赶在河淮回暖冰融之前,由河淮梁军控制的州县组织人手走陆路运往许州,为免以后大水冲泄下来,运力会跟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