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五章 反咬一口(第3/5页)

“要不要知会其他人?”杨恩有些迟疑的问道。

“不,先密审陈如意。”沈漾摇头说道。

他不是怀疑其他家有参与刺杀案,但刺杀案已经发生,郑氏也好、韩府及棠邑也好、慈寿宫与襄北,张氏也好,他们这时候会有什么心思跟动作,沈漾实在不好揣测,觉得还是暗中查清楚一切为好。

杨致堂作为枢密使,又是硕果仅存的亲王,即便不将右龙武军的水步军从润州调过来,皇城里也有绕过侍卫亲军的人手可用。

见沈漾、杨恩皆同意,杨致堂当即唤来一名亲信,吩咐他避开他人耳目,秘密拘捕陈如意送到这边来审问。

杨致堂的亲信走后,秦问忍不住问道:“要不要防备些慈寿宫那边?”

“暂时不要打草惊蛇。”沈漾摇了摇头,说道。

秦问暗急,看向杨致堂、杨恩。

即便疑点够多了,他们二人似乎还是难以想象太后会有什么理由,选择这个时机对自己亲生儿子下手?

见这三人如此态度,秦问也只能先稍安勿躁了,以免疑点引到自己的头上。

他们没有等到亲信去而复返,听到政事堂前厅院子里传来一阵骚乱喧哗。

他们走出去便见有三名侍卫过来,正在那里在跟韩道铭、郑榆、张潮他们禀报,说崇文殿内常侍陈如意刚刚在大殿后遇刺身亡,同时还有一名蒙兀人刺客胸口插着一把匕首,死在陈如意身边,似乎是暗藏在宫中的蒙兀刺客被陈如意意外发现,两人同归于尽了。

沈漾、杨致堂、杨恩气得肝胆直跳,他们又不蠢,当然知道事情绝对没有这么简单,但他们能说什么?

秦问目光搜索人群之中,不知道什么时候周元、徐靖等人已不见踪影,暗中拉了一个老吏问他们的去向,才知道他们刚才在后面衙舍时,周元、徐靖不知道听到什么消息,拉着李长风出去。

秦问心里一一沉,走到沈漾身边,压低声音说道:“我们似乎被盯上了,周元、徐靖以及临晋侯似乎都去崇文殿了……”

慈寿宫这时候杀陈如意灭口,以及周元、徐靖等人的撤离,只能说明吕轻侠已经确定清阳郡主就在尚书省跟沈漾、杨致堂、杨恩他们会合了。

沈漾脸色凝重,杨恩满心悲愤,杨致堂则目光游离,很显然他们意识到势态有些脱离他们的控制了。

他们这时候也意识到将太后及陈德、吕轻侠等人留在崇文殿,而诸大臣与大小官员移到尚书省来,是个错误之极的决定。

这意味着太后及陈德、吕轻侠等人能绕过他们,直接对侍卫亲军下令。

他之前虽然说过“不经政事堂皆是乱命”的话,但太后还是有资格直接推翻他这句话的,难不成因为他的这句话,侍卫亲军的将卒真就会将太后的话视作“乱命”了?

就像当年韩谦、李知诰绕过延佑帝、奉太后手诏行事,事后谁能斥责他们不是?

最后的关键还是落到侍卫亲军诸将头上。

目前真正能决定大楚命运的,已不是他们这些平时高高在上的参政大臣,而是率四万多精锐将卒封死皇城、宫城进出的侍卫亲军将领们。

有真凭实据,沈漾当场可以直接下令诸将拘捕陈德、李长风、李秀等人,然后再将太后及吕轻侠等人软禁起来。

没有实据的话,哪怕能说服张瀚、郭亮等侍卫亲军将领配合着他们行事,第一时间解除陈德、李长风、李秀等人的兵权,之后再扣押起来慢慢审讯,也能消弭一场大乱。

但问题在于,他们没有真凭实据,凭什么去说服张瀚、郭亮二人以及他们手下的将领们听信他们,而不是听信太后及吕轻侠她们?

甚至他们当中有没有人参与刺杀密谋,沈漾、杨致堂、杨恩都不清楚,还能怎么办?

“不好,李秀率一队甲卒从崇阳门过来,说王贵妃与刺客勾结,藏身在尚书省,奉太后手诏过来缉拿嫌犯!”一人神色慌乱的跑过来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