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五章 兵锋(第4/5页)

从温博率部弃郸县,跨过颍水,经嵩南栈道进入河洛的那一刻,萧衣卿便意识到之前主张梁师雄残部放弃洛阳、偃师等城,东撤到荥阳、汴京休整,很可能是蒙兀大军南侵以来他所犯的最大一个错误。

他主张梁师雄残部撤出河洛,当然不是体恤东梁军守残城的艰难与伤亡惨重。

他与乌素大石之所以都想着叫梁师雄率残部先撤出,实际上是想着在等梁帝朱裕驾崩之后,由蒙兀人的嫡系兵马夺下洛阳等城,从而名正言顺的就将河洛这么一个极关键的地区,并入蒙兀帝国的直辖领地。

这世间没有谁愿意彻头彻尾的当一个傀儡,朱让此时对蒙兀俯首称臣,但东梁军夺得河洛之后,实力进一步强大起来,还会不会还会继续甘愿受他们的控制,没有脱离他们控制的野心?

这是萧衣卿与乌素大石都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所以才最终在去年十一月份决定叫梁师雄先撤出来,而非持续增派兵马去死守洛阳、偃师等残城。

他们甚至也考虑过残梁与棠邑军有合流的可能,考虑朱裕身故之后,将河洛之事交给韩谦统摄的可能,乌素大石因此还秘密下令给田卫业,要他在攻打雍州城时,给梁洛王朱贞留一条活路,要不然他们不至于连雍州南翼的蓝田关都打不下来。

可是他们怎么都没有想到,梁帝朱裕在其长子朱贞尚且在商洛统兵之时,竟毅然会使将吏直接迎韩谦为新主?

因为朱贞一直留在商洛没有返回洛阳,他们甚至误以为朱裕的身体没有那么快会垮掉,以致他们在河洛两翼重新集结兵马,也稍稍慢了一步。

他们原本能够以较少代价,联合东梁军守住洛阳、偃师、巩城、虎牢关及孟津等地,但这一关键决策的失误,却迫使他们这次可能要多付出数倍的伤亡,才有可能重新夺回这些城寨。

萧衣卿与乌素大石神色凝重的并肩站在孟州城楼之上,眺望南岸邙山之间的旌旗招展,从衣甲形制及服色能明显辨识,有大量的棠邑军精锐换驻其间,而东南方向的虎牢关里,已经全面换驻棠邑的精锐健卒。

虎牢关前的战事三天前就已经全面展开。

虎牢关乃是夹于嵩山禹河之间的雄关,西距伊洛河口仅十里,再往西距离希玄寺也仅十四五里,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但长期位于梁国腹地,梁国创立后,仅仅是照一般规模修缮关城,这两年来又经历了多次攻夺大战,关城相当残破。

冯宣守虎牢关,深知不能叫东梁军将旋风炮等攻城重器摆陈开来,因而敌军从东面进逼过来,他没有单纯的据城以守,而派出兵马,倚关城而战,坚决不叫敌军能逼近关城千步以内扎下营寨。

受限于嵩南栈道的狭窄,为保证兵马的快速通过,冯宣率部进入河洛,几乎将所有的重型战械都暂时留在下蔡等地,兵卒仅携带随身的兵甲,骑马而行,甚到从汝州到伊川这一段路,主要都还是蹒跚步行。

不过,敌军无法在虎牢关前扎下营寨,也不无法将重型战械推入战场,作为棠邑最精锐的重甲步战旅之一,仅仅三天时间就杀得东梁军哭爹喊娘。

攻守形势逆转过来,对双方将卒的影响太大了。

荥阳守军也是连续苦战多年,兵甲残破不说,军中伤病比例极高,状况比西梁军好不到哪里,特别是这部分梁军从虎牢关撤走,退回荥阳休整不到两个月,就又要反过来进攻虎牢关,士气更是惨淡。

萧衣卿也没有指望荥阳守军一开始就能获得什么决定性的大捷,但也没想到战力会如此疲弱。

由于嵩山北麓地形崎岖,没有骑兵大规模迂回穿插的空间,从东翼进攻虎牢关,萧衣卿也只能寄望梁师雄稳扎稳打往前推进。

他们最终还是要从虎牢关与希玄寺之间的这一个十四五里宽的缺口,沿伊洛河两岸往里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