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章 金陵(一)(第3/5页)

最初时能与薛若谷、李唐站出来,为韩道勋所用,主要还是站在客籍汉民的立场上,不满土籍蕃户大姓势力的恐怖压迫。

之后往岳阳投沈澜,更是得韩谦的授意。

他此时对角色的转变,完全没有什么心理上的障碍。

李知诰接受大梁册封、率梁州军民投附梁国的消息早一步传到金陵。

朝廷将他们软禁起来之后,就没有再正式派人过来跟他们接触或谈判,他们只能通过暗桩每天借运输菜肉米面传递一些消息进来,大体了解知道形势的发展。

他们也早一步知道李知诰投附大梁的消息,但此事更具体的细节,以及李知诰是迫于形势,仅仅是想以投附换一个喘息的机会,还是说真正有心愿为大梁所用,或至少愿意以一个更积极的姿态,去帮助大梁稳定河淮的形势,却需要等到冯翊赶到金陵,他们才能知晓。

李知诰是选择实质性的中立,或者是更倾向以积极的姿态,帮忙从西线牵制住一部分楚军,甚至能直接确保在金陵做出最终的决定之前,赵臻率领右武骧军驻守樊城、随阳将不敢轻举妄动。

而楚廷权衡利弊时,将不将李知诰、柴建及梁州兵马纳入新梁军之列计算,心态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尽管楚军目前是启用杜崇韬、周炳武等宿将,张蟓也是与杜崇韬等人齐名的宿将,而尽管梁州兵马连遭挫败,但楚军现有的新一代将领之中,能与李知诰、柴建齐名者,也就郭亮、郑晖、赵臻等寥寥数人。

甚至可以说郭亮、郑晖、赵臻等人,比李知诰多多少少还有些不足的。

而其他真正被视为后起之秀的新一代将领,如温博、李秀等人,早就加入新梁军,更不要说韩谦这些年带出来的大批嫡系武将了。

梁州兵马目前是极为疲弱、军心涣散、补给又极为艰难,但多为随李知诰、柴建十年来征战天下的老卒、悍卒,一旦得到充足的补给、休整,不要说招讨军之中所编超过半数的州兵乡勇了,右武卫军、右武骧军能否与之力敌,都还是未知数呢。

衡量双方的军事实力,从来都不会简单的计算一下双方的兵马规模就够了。

“李知诰、柴建还是相当积极的,不仅应我们要求,驱逐吕轻侠、周元等人,还遣其子李挚、柴直赶往洛阳参见韩谦,此时也派了邓泰、张松率一万兵马进驻郧阳了,叫周炳武、张蟓头痛着呢。”

冯翊拿起滚烫的茶汤,小口轻抿着,颇为振奋地说道。

“接下来蜀主王邕要是照约定,往渝州集结兵马,金陵这边应该更不敢有什么异动——不过,韩谦还是太心慈手软了,明知道吕轻侠、周元被驱逐后会投向蒙兀人,却也没有要求李知诰将他们这些人都交出来……”

“心慈手软有时候并非坏事,”韩文焕笑眯眯地说道,“柴建素来都跟吕轻侠、周元他们走得更近,但他能与李知诰一起,将其子柴直送往洛阳,心里不可能没有权衡……”

冯翊当然知道这些道理,只是一再看到吕轻侠、周元这些人蹦跶个不停,心里颇为厌烦而已,笑着跟韩文焕说道:“您老可是得意了,您老现在可是大梁的太皇太上国主了……”

汉高祖刘邦开国,尊其父刘太公为太上皇,才正式有太上皇、太上国主这一名位,但有史以来还没有孙子为帝、为国主,其祖父仍然在世的先例。

不过,一定要给韩文焕一个正而八经的名位,似乎也只是冯翊此时生扯出来的“太皇太上国主”之谓了。

“你这小滑头!”韩文焕哈哈笑道。

梁州稳了,蜀国稳了,田城出使蜀国之后,接到信报就直接赶去叙州坐镇,伊洛河防御战第一阶段惨酷的战事也撑过去了,诸人即便被软禁在百步方圆的韩府之内不得自由,心思却没有忐忑不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