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二章 光阴(第3/5页)

东梁军位于涡水、泗水两岸的防寨、城池也大量受淹,入冬后,在赵无忌、林海峥等人的指挥下,许州军、蔡州军分股往豫东地区迂回穿插,东梁军选择坚壁清野抵抗。

实际上也是放弃对边境地区的封锁,豫东地区的流民、灾民,趁机越过边境线,往淮南府、寿春府、陈州府、许昌府境内涌来。

太和五年初春淮河解冻之前,豫东地区南下及西进讨生活的民众,高达三十万众。

太和四年,对为战乱而逃入秦岭、伏牛山、肴山、嵩山、桐柏山等山区的民众,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再加上从豫东地区接出来的逃难民众,疏导历山、王屋山的山民农户迁往荥阳府定居,太和五年初春新一轮的人口统计,大梁编籍民户突破六百万口。

为保证工矿业发展能获得足够的剩余劳动力,韩谦一直都没有放开限田禁令,但要求府县通过迁徙以及槽渠、堰坝等水利设施建设,不断压缩低产的坡地山田的比例,提高丰产水田的占比,并要求府县在育种、选种及套作轮作等农耕技术下多下功夫。

太和五年春,一个代表工矿业发展标志性的数据呈到韩谦的案头。

随着高炉冶炼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及扩广,太和四年全境生铁及精铁总产量突破一百万石。

放在后世,一百万石钢铁产量,也就仅仅是一座技术水平停留在地条钢标准、五万吨产能的小钢铁厂而已,但在当世韩谦前后历十数年,才一步一个脚印的达成这个目标。

当然五尖山北段煤铁矿藏的发现,为达成这一目标做出最为突出的贡献,永阳铁矿年产钢铁占到大梁全境钢铁产量的近一半。

为保障境内货币供给,同时也是通过铸币进一步扩大中枢岁入,太和四年韩谦也下诏对铸币进行新改制,废除以往的方孔铜制钱,采更先进的翻砂法,以铜合金改铸铜元。

为了尽可能保障铜元本身的价值,以便能更容易为世人接受,但第一批新铸价值十文的“太和通宝”铜元,以新推行的度量衡计也仅有二十克重。

以当世铜价或开采冶炼铜矿及翻砂铸币的成本,太和四年官钱司铸三十万枚铜元,以旧钱计算,仅此一项就相当于为中枢国库提供一百五十万缗的岁入。

也难怪后世中央政权会千方百计的将铸币权紧紧抓在手里。

而为方便大宗贸易的巨额支付,官钱司着手铸造分别价值一、十缗、足重五十克的金银元铸币。

官钱司也正式实行金银复合本位制,防止贪图铸币的利益,而忘却滥铸对国本的危害;同时也着手严厉打击私铸。

进入太和五年,乌素大石也终于抵挡住蒙兀内部的压力,封授王元逵、王孝先为渭南、凤翔节度使,册封李元寿为陇右郡王,以此从西翼遏制梁军的扩张步伐。

朱让也赶在太和五年元月在汴梁正式称帝,国号为魏;徐明珍受封宋国公,司马潭受封沛国公。

而太和五年二月,黄虑、张封等将率左武骧军,沿赣江南下,与郑晖所率的右龙雀军会师后,趁清源军节度使、自封南平王的刘隐病逝,一举攻陷刘氏据为根基之地的兴王府(广州)。

潮封等东部地区随之献城投降,清源军节度使所辖岭南诸州及二十八万余户民至此尽归楚廷。

而此时割据闽地的武威军节使度、十五年前遥奉梁国得封闽王的王审知病逝已有两年,其子王延翰继闽王位,但与兄弟、大臣不睦,致使闽国内部局势紧张、国势军力蓑退。

沈漾、杜崇韬、杨恩、张潮、黄化等人就想着能一鼓作气将闽地收归大楚为疆域。

除了封郑晖为武兴郡公,率部镇戍兴王府,进一步巩固楚军在岭南的统治,太和五年四月,金陵传诏到兴王府,使黄虑、张封以及辰州番将洗射声、洗射鹏等,就地征敛粮秣,率部从兴王府出兵,往东进攻闽国南部重镇漳州,同时使顾芝龙率永嘉兵马,从浙南出兵进攻闽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