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七章 关中(四)(第3/5页)

王元逵经营成德军逾二十年,四万成德军有近一半乃是骑兵,冯宣将一万两千多步骑分拆前进,自然要冒不少的风险,但相比较将成德军都留在渭北平原进行歼灭,而不使逃往北面的庆、原等地,成为关中平原如蛆附骨的隐患,这些风险是必须要承担的。

冯宣此时迫切想知道的,一是成德军主力昨天夜里有没有渡过渭河北上,一是成德军主力倘若昨夜已经渡过渭河北上,他们先进入池阳的少数兵马,能拖延成德军主力多久?

还有就是冯宣此时还不是很确定,明天入夜前主力兵马就能渡过渭河,进入北岸参战。

因为王元逵在灞河汇入渭水的河湾里,凿沉大量的舟船,洛阳水军以及辅兵清理这些沉船,耗时耗力,战船一时半会还无法进入渭水上游及泾水协同作战……

为扫清北逃通路,王元逵不仅加强对渭河以北、泾水以西的醴泉、池阳两城的控制,还着其子王茂率领上万精锐骑兵部队,进入池阳、醴泉西部地区以及武亭县境内。

王元逵心里也很清楚,泾水之上的浮舟、木桥都被摧毁,在洛阳水军西进之前,梁军进入同州的兵马,短时间内难以渡过泾水,对成德军北逃主力造成威胁。

目前对成德军威胁最大的,则是梁军早在半个月前,就横扫渭水以北、陇山西南诸城的万余骑兵部队。

这也是梁军骑兵部队的主力。

梁军的骑兵部队,一直以来规模都很有限,在战场之上主要还是协助重甲步兵,负责掩护侧翼或牵制对手的骑兵部作,很少独立投入战场作战。

又由于簧臂式床子弩、蝎子弩等重型战械,对路桥的依赖性较大,骑兵部队在快速迂回机动时,无法携带这些重型战横,攻坚作战能力显然也是要弱过重甲步卒一大截的。

成德军的骑兵部队,早年驻守燕檀等州的南部,长期承担抵御蒙军南下的重任,可以说是晋军之中最精锐的骑兵;随王元逵投附蒙军之中,战斗力也没有削弱。

王茂此时率领一万成德精骑,对抵挡梁骑从岐山方向杀来,掩护北撤通道的西翼,还是有相当的信心。

他此时更关心梁军主力绕到咸阳西翼抢渡渭水的速度。

成德军除了两万骑兵外,还有两万步卒外加王氏亲族、奴婢及诸将史家小近两万人,在弃雍州城后,沿泾水西岸撤出的速度不会太快。

从渡过渭河算起,即便不考虑梁骑的拦截与骚扰,这部人马携带大量装满珠玉宝器的箱笼,想要安全撤到池阳以北的泾水河谷之中,短短八九十里地,可能至少需要三天时间。

这也是最为危险的三天时间,而在王茂看来,最关键的是能否在这三天时间内,成功挡住南岸梁军主力渡河。

曹霸率部进入武亭县北境时,王茂率领千余扈卫驻守在武亭县东北一座村寨里,四月底的关中平原,已经有几分初夏的炎热,他登上村寨北部的一座矮山,能眺望到十数里外,漠峪河东岸大股梁骑集结的情形。

漠峪河发源于池阳西部的塬谷之中,往南于武亭县境内,与从西北方向流淌而来的漆水河汇合,再经白石滩汇入渭水。

漠峪河也是武德军北撤通道西翼最主要的天然屏障。

此时已入初夏,渭北高原之中的雨水开始充沛起来,使得发育于渭北高原的溪河水位普遍大涨。

漠峪河沿线的桥梁都被摧毁,水位稍浅,能供骑兵直接泅渡的河滩仅有四五处,王茂也主要将手下的精锐骑兵,部署在这四五处浅滩的东岸,拦截梁骑渡河。

“李元寿之子,李思齐率三千骑兵从原州出兵,目前已赶到永寿,派信使进入池阳联络,约定其部明天出泾水河谷进入池阳接应我们北撤……”

数骑探马从北面驰来,下马跪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