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二章 非议(第3/4页)

侍卫亲军不造反、不哗变,中枢就还掌握在他们手里,杨元演、杨致堂、黄化他们能干什么?

“周炳武、杜崇韬、张潮等人,此时是不会听他们的摆布,但倘若信王、寿王擅自出兵攻入淮西,将生米煮成熟饭之后,再争取陛下的支持,周炳武、杜崇韬、张潮以及顾芝龙他们又将做何选择?”雷成问道,“若不是所谋甚深,他们这几年好不容易往陛下身边塞进一个眼线,何苦此时这么轻易就拿出来牺牲掉了?他们此时煞费苦心的激起陛下对君上的恨,煞费苦心的破坏陛下对太后的信心,总归是有大图谋的!”

“韩谦已然料到这点,那这么说在滁州已经给他们挖好陷阱了?”青阳盯着雷成问道。

“君上这次好不容易才将蒙兀人二十多万军民围困于晋城,好不容易将蒙兀人十数万军民拖在潞州,也不好容易说服蜀主坚定与大梁和睦友好的念头不动摇,此际要是调北线精锐南下,君上在北线诸多部署都将前功尽弃。晋南或许可以延后夺取,但令蒙兀人获得喘息之机,天下形势变得复杂诡异才是大害,”雷成说道,“即便料到信王、寿王有可能行险,但君上暂时还是不想直接从北线撤兵。目前滁州也仅有两万兵马,后续要不要增兵,或者说大梁的战略方向要不要彻底转北为南,君上还要根据初战的结果进行调整。太后也需要早做准备?”

“哀家要做什么准备?”清阳一屁股坐在冰冷的锦榻上,突然洞悉杨致堂、杨元演等人的阴谋,仓促间哪里能想得出万全对策?

难道将杨致堂召入宫里喝斥,责令他放弃与杨元演合谋出兵偷袭淮西的冒险计划?

“倘若信王、寿王从扬州、寿州擅自出兵进入滁州,初期还算顺利,以陛下的年少气盛,梁楚全面开战将势不可免。太后、沈相到时候也许不需要额外准备什么,顺应帝心民意就是。不过,倘若信王、寿王出兵滁州受挫于赵无忌之手,那他们事后又想逃过太后与沈漾的问责,难保不会铤而走险。太后要防备是这个!”雷成说道。

“韩谦既然已经猜到杨致堂、杨元演他们的心意,仅用赵无忌两万兵马守滁州,也是有意示之以弱吧?”清阳说道,“要是哀家猜测不错的话,即便赵无忌在滁州仅有两万兵马可用,也能杀得信王铩羽而归吧?”

雷成说道:“君上到底是怎么想的,老奴也不敢妄自揣测,但君上要老奴转告太后的,也就是这些了。接下来,冯翊他们会撤回东湖,蔡宸也将告病在宅子里休养。老奴一把老骨头也没有什么大用了,就在长信宫里,太后什么时候相召都成……”

稍有眼力劲的,即便不清楚寿王府、信王府更深层次的图谋,也都能知道幼帝与太后母子即便没有反目成仇,也相差无几了;而杨致堂一旦回到中枢,必然撺掇陛下亲政。

韩谦也不能肯定赵无忌在滁州初战就能重创杨元演、杨致堂他们的野心,防患于未然,还是照最坏的打算进行安排,着蔡宸此时选择告病,与长信宫进行切割。这也是要蔡宸向杨致堂、杨元演他们表露见风使舵、明哲保身的姿态,这样才能确保楚廷的形势不管如何变化,他都不会被排斥出核心。

清阳失魂落魄的坐在御案后,怔然想了半晌,才恍然发现局势发展到这一步,她已没有能力去改变什么了,但她转念凄然的想,即便强如开创大楚基业的高祖皇帝,晚年也逃不脱暴死身亡、子散妻亡的惨淡结局,她一个弱女子,又能挣扎什么?

“黄惠祥、黄化今日借宫闱谣传之事发挥,我看就是有意挑起陛下对太后不满、对梁主仇恨,所谋甚大啊!”

薛若谷辞去扬州刺史一职之后,作为幕宾留在沈漾身边任事,已经没有资格出没宫禁、参加朝议,他是在尚书省的衙舍里听到沈漾、杨恩提及今日宫里所发生的诸多事,当然能料到策划整件事的幕后之人所谋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