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五章 战败(第4/5页)

就算没有梁军虎视眈眈的窥于一侧,难道逼得信王杨元演、寿王杨致堂与黄家联手起来反噬,他们就一定能控制住局面,不会让宫变再次发生?

就当下而言,杨致堂、杨帆父子愿意接受贬谪,已经是不错的结果了。

“就这样完了?”清阳问道。

“明成太后圣体欠安,理当静养,不应再以国事劳烦她,而近日在陛下身边逢迎谄媚的宵小,也理当流放,”杨恩说道,“当然,这些都还是与寿王府、杜侯、周大人、张相、顾侯他们初步商议出来的,到底可不可行,还要尽快遣使去楚州、岳阳……”

听到董娥那贱婢答应不再跳出来干预朝政,清阳才算是勉强缓下脸色,说道:

“你们既然都安排得明明白白的,那就去办吧,陛下身边的那些宵小,也不要流放边陲了,一人打一百杖,赶出朝堂,不要再碍哀家的眼,不要再来诱导陛下学坏就行了。”

杨恩迟疑的看了沈漾一眼,那些人跳得最欢的少壮派官员,要是每人挨上一百杖,不死也得残。

少年嚅嚅欲语,但迎着清阳寒冷的眼神,又颓然坐下。

“谨遵太后懿旨。”沈漾瓮声说道。

他心里很清楚,大楚不乱,能稳住局势,未来或许还有一丝和谈的可能;当然,照最坏的打算,这时候应该着手考虑迁都之事了。

当然,迁都涉及到的面更广,还不能急于在如此混乱的局面下直接提出来……

沈漾、杨恩告退离去,张平也与一干侍宦簇拥着少帝回崇文殿休憩,清阳坐在御案之后,宽大的凤袍华丽的铺于羊毛毯上,看着大殿里摇曳的烛火。

雷成愈发老态龙钟,佝偻着身子走进大殿,说道:“天色不早了,太后也该歇息了……”

“哀家三天前就召蔡宸重回鸿胪寺任事,但他今日还卧床不能起,是不是哀家派人渡江去棠邑传个话,也会被乱箭射杀?”清阳看向雷成问道。

“后续之事要如何处置,君上还没有诏书过来,我们都不敢擅作主张,”雷成说道,“或许暂时还要维持一段时间的现状。”

“这么说,等韩谦从北面腾出来手,梁楚一战终是难以避免喽?”清阳问道。

“自前朝以降,天下四分五裂将近三十载,不知道多少生民流离失所、死于战乱,这次还差点叫胡虏再入中原,重演五胡乱事。太后当真希望这样的乱局无休止的延续下去吗?”雷成问道,“不管旁人怎么非议君上,但君上能得世祖皇帝以家国相托,太后又有什么好担忧的?”

“哀家一个妇道人家,哪里有资格去考虑如此深远之事?”清阳疲倦的挥了挥手,示意雷成退下去。

雷成行了一礼,佝偻着身子,告退离开大殿。

虽然大殿夹墙留有通热风的孔道,即便是寒冬时节,大殿内也温暖如春,但坐在空荡荡的大殿之中,清阳莫名的觉得体内生寒,将宽大的凤袍拢得更紧,以便暖和些,只是内心的孤冷却怎么都无法排遣掉……

顾芝龙回到府邸,天色已经彻底黑了下来,乌云密布、阴风怒号,叫人怀疑金陵城今年的第一场雪随时就会降落下来。

这么大风,怕引发火灾,院子也不敢悬挂灯笼,到处都是黑黢黢一片,顾芝龙下车来,也是几名侍役小心翼翼的提着灯笼照路,穿过垂花厅,从夹道往后宅走去,越发觉得幽冷清寂。

楚州军溃败,给金陵里喧嚣热闹的少壮派泼了一盆冷水,顾府这几天也陡然冷清下来,连洗家父子都不来登门拜见。

无数人都惶惶难安,这时候谁看不清楚形势会如何发展,也不清楚何时梁国大军会渡江杀来。

将朝服脱下来,换上轻便暖和的裘衫,顾芝龙坐到书斋里,怔然想了一会儿事情,听着叩门声,才陡然惊醒过来,见其子顾雄畅推门探头看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