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何必太执着(第2/3页)

圣上对宗室厚恩爱惜,亲亲为大,仁德在心,臣民称颂。”

王宁说完躬身抱拳立在中间。朱允炆刚才已经坐下了,这时又从御座上站起,来回踱着步子。

黄子澄听说要放走燕王诸子,心里顿时十分不舒坦,隐隐还很沮丧……折腾了那么多事,最后还是让朱高煦没事一样走了?

这时黄子澄寻思:世子病重,为啥要把三个人一起放走?

不过他转念一想:世子真是被人下毒?若是一时查不出那下毒者,接着朱高煦、朱高燧又“病”,圣上问他法子,又该怎么办?

黄子澄看了一眼站在身边的齐泰,齐泰完全没有要吭声的意思……王宁说什么圣上厚爱宗室、亲亲为大,齐泰一定是不愿意受“刻薄宗室”的诟病,那样会树更多的私敌!

想到这里,黄子澄生生把嘴边的话咽了下去,也一言不发。琢磨起来,他和朱高煦似乎也没多大仇,许家那死人,他根本不怎么在乎。

人何必太执着?

这时朱允炆猛一挥袖,语气里透着恼怒和烦躁,“走!把他们送走!”

黄子澄听到这句话,内心百感交集,暗暗地长叹了一口气。

……王宁和儿子王贞亮出得皇城,马上赶去燕王世子府,传达圣意。

在世子床前,王宁不动声色地提醒道:“诸位最好准备一番,明天就启程。圣上已经答应了,彼时黄寺卿也在场的。”

“我最担心并不是黄子澄……”朱高煦沉吟道。

王宁顿时与王贞亮、高燧一起侧目。

朱高煦想起被禁足的事,当时明明已经蒙混过关了,却来了第二道圣旨,致使他们被关在这里长达半个多月。后来他才听四舅说,这是大舅徐辉祖的主意……

“事不宜迟,恐夜长梦多,况且大哥的病情的拖不得,我认为应该马上就出发!”朱高煦观察了门外的日头,果断地说道。

王宁问道:“来得及么?”

朱高煦没回答这个问题,径直向王宁拱手道:“劳请姑父送咱们兄弟出城,向守将证实圣意。”

王宁点头道:“既然你们要走,我做姑父于情于理也应该送一程。”

朱高煦握紧拳头在额头上轻轻敲了一下,又道:“大哥病重情急,咱们权宜行事,不用告知别的人了,也不用收拾什么东西,马上便出发……表兄,现在出金川门,帮咱们安排一只渡江的船,有法子么?”

王贞亮立刻应道:“这是小事。”

朱高煦沉吟片刻,“还要结实的马车一驾、坐骑四匹、双人马鞍马镫一副、一些干粮,送到大江西岸。”

王贞亮道:“可以。”

朱高煦看了他一眼,“我放在你那里的东西……”

王贞亮露出意会的神色,不动声色道,“也能送过大江。”

朱高煦再次抱拳向王家父子一拜,“高煦定不忘姑父、表兄今日之情。”

王宁摆手道:“都是亲戚,还说这个干甚?”

“他日重逢,再设酒徐旧。”朱高煦道。

世子躺在床上话也说不利索,朱高煦不到一炷香工夫就安排了诸事。当下便找来府上的马车,将世子抬上车,立刻出门。

有后军都督府事、驸马王宁传旨,锦衣卫没有阻拦。矫诏罪名很大,一个皇亲贵胄假传圣旨的可能并不大。

马车走在京城的大路上,朱高煦看着外面,心是悬着的,总有一种错觉:突然会冒出一队马兵来,惊得街上鸡飞狗跳!

不过那一切并没有发生,行人走着自己的路、商贩吆喝着叫卖……热闹喧嚣的街面,也是另一种安宁。

一路无事,外金川的雄伟城楼,已经出现在视线中。只要出了这道门,就真正出京城了。大明朝的都城是全国中心,从这里,有无数条路通往无数地方。

朱高煦望着城楼,看见它仿佛在慢慢变大、变近,虽然慢但能仔细感觉出来;就好像西边的太阳,在慢慢地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