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魂归故里(第2/3页)

八人抬一口棺材陆续从村寨里出来,人们照道士的吩咐,时不时撒纸钱贿赂当地鬼神;走一会儿,大伙儿又停一下,然后烧香唱词。道士戴着临时用纸扎的道士帽子,一面唱,一面喊,随行的壮丁听到吩咐,便“嗷呜”哭丧。

朱高煦和许多明军将士都在外面围观招魂,连思行法也被带了出来。刁徒玉等许多人,同样好奇地在远处观摩汉人的丧事。

过了一会儿,用竹竿和绳子串在一起的一队队土司兵俘虏,被将士们驱赶过来了。他们“叽里哇啦”地哭喊着,乱糟糟一片,却没法跑,慌乱之中绑成一串的人们实在难以协同,他们跌跌撞撞地被赶到了路边。

这时三长排明军步卒开始斜对着天空“砰砰砰砰……”地放火铳、当作鞭炮来用,齐鸣了三次。

马上就有许多拿着长短不一砍刀的将士冲过去,对着俘虏们的脑袋开始劈砍。

一时间路边简直是鬼哭神嚎,惨叫四起,血淋淋的头颅在地上乱滚,空气中很快一股作呕的血腥味弥漫开来。

将士们把砍下来的头颅,都堆放供奉到了路边,然后洒上冷酒。

朱高煦翻身下马,在将士们的簇拥下走到了路边上。他展开手里的纸,看了一遍,便大声念道:“冤仇得报,亡者瞑目。魂兮归来,回家乡啰……”

“回家乡,回家乡啰……”无数明军将士一阵喧闹,对着陌生的山林呐喊,好像在喊未知的东西。

喊声很大,此起彼伏在山林中回响。于是大伙儿觉得被屠杀的军民冤仇得报,魂魄能回去了,无数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神情。毕竟生在世上的时间有限,魂魄却是不灭的,至少活人们非得这么认为。

一上午野蛮又有效的仪式安抚了人心,送葬的队伍到达十几里地外的孟养司治所。那座“罪恶之城”已燃起了通天的大火,整座城都被明军焚毁。

被屠杀在村寨的军民、战死的将士,棺材都从火灾弥漫的孟养司经过。队伍浩浩荡荡,人们无不侧目观看着那巨大的“篝火”。

思行法被绑在马背上,看到那座城池在大火和浓烟之中毁于一旦,嚎叫挣扎着从马背上摔落下去了。他躺在地上仍在喊叫,满脸泪痕,却没有人理会他。人们只是重新把他按到了马背上。

……孟养军俘虏并没有被杀光,朱高煦下令把他们都放了,还叫人在大金沙江畔准备了竹筏,好让俘虏们坐木筏过江,到大金沙江以西的地盘去找思氏剩下的人马。

朱高煦当众叫刁雅翻译他的话,告诉土人们,“思氏叛乱,平乱之役胜负已定。思氏剩下的族人若想修好,咱们还是可以谈的,本王说不定还能把思行法也放了。”

听到要放思行法,赵平最先转头过来,但他终于没说出话来。

等大伙儿回到军营,王斌等人忙劝道:“思行法罪大恶极,王爷不必对他仁慈。”“若将思行法献俘于京师,必得圣上之心……”

朱高煦回顾左右大将,不动声色地说道:“我听说思行法还有个弟弟,已经成年了。便是我愿意放思行法,他的弟弟愿意咱们把人放回去吗?”

诸将听罢恍然,皆拜服在朱高煦的谋略(套路)之下。

这次朱高煦没有派使者去议和,思氏却主动派人来了。

使者是思行发的二弟所派,要求密见汉王。使者悄悄提出要求,请汉王不要放走思家大哥;因为二弟思任发已经受族人推举,成为了新的首领。

朱高煦准备答应新首领思任发的要求,于是双方重新开始言和。

思氏承诺不得袭扰大金沙江以东的村庄、矿场;孟养司治所西迁,并统治大金沙江以西、以北,到那加山山区的全部土地。

汉王及云南官府同意思氏占据现有的地盘,认可思任发为孟养司首领;待孟养司遣使入京朝贡之后,由大明朝廷正式册封思任发为孟养宣慰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