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以史为鉴(第2/2页)

杨勇抱拳道:“是。末将只是太担心纪大人了,您可得想个万全之策才好。”

纪纲哪里没有想办法?他的头都想大了!这会儿宦官海涛就在大堂上等着,纪纲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道理他都懂,纪纲好歹读了不少书,虽然是个被县学开除的生员、那也是生员。

他甚至想起了老乡高贤宁的逆耳忠言。高贤宁前后劝过纪纲两次,大概意思都差不多……意思是说纪纲出身太低根基太浅,以前在县学也不讨同窗喜欢,没甚么真正可靠的党羽。如果干锦衣卫的活,难免得罪人,将来没人为他说话,名声臭了,就会飞鸟尽良弓藏、兔死狗烹;上位者趁机发一笔财不说,还得了民心。

纪纲自己也是读书人,但最不喜欢的也是读书人,只有高贤宁他是用心结交的。纪纲回忆起来,也觉得高贤宁说的有几分道理。

不然他现在犹豫什么呢?

就在这时,门外隐隐有个人影。纪纲警觉地瞧了一眼,一个锦衣卫校尉走到了门口,抱拳道:“禀纪将军,那海公公在大堂上嚷嚷,催促您快些。”

“俺知道了,慌个鸟!”纪纲没好气地吼了一声。

那锦衣卫校尉缩着脖子,忙拜礼告退了。

纪纲心里更急了,手一会儿插进鬓发,一会儿伸到后颈挠,双脚在地上凌乱地走来走去。

过了一会儿,纪纲忽然站在原地,看了一眼侍立在侧的杨勇道:“那个缪贤舍人,听了蔺相如的劝告之后,你知道缪贤舍人怎么做的么?”

杨勇道:“末将看那场戏没有这一段,不知。”

纪纲道:“缪贤舍人主动去见赵王自首认错,赵王后来原谅了他。”

纪纲说罢,急急忙忙地从腰袋里掏出一把铜钥匙,到墙角去开了柜子。从里面拿出了一件东西来。

他转头道:“俺幸好有一件‘法宝’。俺还有用,太子也用得上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