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有缘来相会(第2/3页)

“咔嚓擦咔……”城门外的步兵以纵队小跑着,很快也到了门口。

朱高煦带着亲卫,在步军前面先冲进了城门。他刚进去,便听见了脚步声和铁甲碰撞的雄壮声音,看见一大股官军步兵正在一条横街上。

不过等到汉王军大股步军也进来了,那些官军人马便陆续停了下来。

朱高煦转头喊道:“四川卫所的弟兄们,你们能在安南国跟随本王,为何不能在四川追随我?想想咱们所向披靡的风光!”

“叮叮哐哐……”立刻就有一大群人不约而同地把兵器扔了。

就在这时,侯海、万权还有一个穿着团龙服的年轻人,带着一群军汉过来,他们纷纷向马上的朱高煦抱拳鞠躬。

朱高煦指着侯海道:“侯典仗,你干得不错,立了大功,现在就做汉王府左长史。”

侯海忙道:“下官多谢王爷栽培!”

朱高煦又看了一眼万权:“咱们有缘,万将军继续跟我干!”

万权也忙拜谢。

朱高煦这才看了一眼那面生的年轻人:“兄弟便是华阳郡王?”团龙服后生执礼道:“弟拜见堂兄。”朱高煦高兴地说道:“侯海答应你的话,就是本王的意思,一定兑现!”

……四川布政使司衙门的大堂上,郭资一身红色官服,四平八稳地坐在公座上,面前放着圣旨、印信。大堂上的文武官员已陆续作鸟兽散,偌大的官衙大屋子显得空荡荡的,分外凄凉。

过了一阵子,进来了许多兵丁,将大堂内外围住了。接着还有些人径直到旁边的案牍上,胡乱翻找公文。这样的场面,郭资有一种变成了魂魄、别人都看不见他了的错觉。

不一会儿,一身重甲、身上挂着长短兵器的魁梧大汉朱高煦走到了大堂门口。朱高煦抬头看向公座,说道:“郭部堂,你还坐在那里干甚?快下来!”

郭资道:“本官乃朝廷命官……”

朱高煦粗暴地打断他的话:“还不是朱家给你封的,你还能骑到本王头上不成?”

郭资一语顿塞,只好从公座上走了下来。他却十分无礼地仰头站在那里,完全不想向汉王低头的模样。

朱高煦看了他一眼问道:“薛禄跑了?”

郭资默然不答。

朱高煦也没继续问,走到后面的穿堂门口,他转头道:“把郭部堂请到后面的琴堂来说话。我有几句话,很早就想问了。”

二人到琴堂里入座,外面闹哄哄乱糟糟的气息,好像一下子就宁静了不少。靠着墙边,赵平双手环抱在胸前,分开腿默默地站在那里盯着郭资。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人。

朱高煦开口径直问道:“几个月前在京师皇宫,文楼里藏了甚么陷阱?”

郭资不吭声。

朱高煦道:“郭部堂,本王对你还算讲礼罢?”

郭资很快开口道:“庆元和尚给的东西,袁珙出的主意。”

“哦!”朱高煦一拍脑门,“当初靖难之役,我悄悄到京师见李景隆,用的迷香就是那庆元和尚配制的!”他瞪了郭资一眼,“你们这些人,好生歹毒!”

郭资道:“没人敢伤汉王性命,只因担心您要起兵反叛。现在果然如此。”

朱高煦道:“你们那帮人、还有东宫党羽。都干了些什么事?郭部堂如实写下来,我便饶了你,并既往不咎。本王是很讲信誉的人,说到做到。”当然很久以前他从来不讲信誉,那是没办法的事。而且太多世人都不讲,他现在洗白后觉得自己可以被原谅。

郭资不动声色道:“汉王该相信,先帝驾崩,绝对和圣上、东宫无关!圣上登基之前,已贵为皇太子;庶民尚不会做那等禽兽之事,况皇太子乎?

且不言圣上绝非那等人,便是诸大臣、东宫官员,岂敢为弑君杀父大逆不道之事谋?老夫知汉王与咱们道不同,看咱们不顺眼;但您也知道,朝廷大臣都是读书知礼之人,德行文才,多少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