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三章 普世道德(第2/3页)

陈仙真道:“请皇帝示下。”

要不是想谈谈现实,朱高煦也不用亲自接见使者了。

他便先轻快地叙述道:“朕从驻交趾省大将黄中、以及诸文武的奏章里,了解到此时交趾地区的形势,似乎比较混乱。除了东关城(升龙、河内)大明驻军,交趾省大抵还有三股较大的势力。陈季扩、陈頠、黎利。

这些人互有恩怨猜忌,但因认为明军威胁较大,目前结成了疏密不一的联盟,想一起对抗大明官军。

先是陈頠,见陈氏胡氏政权覆灭,最先称帝;但他急于进攻东关,与麾下大将生出芥蒂,还杀了你阮景异的兄弟。陈頠还没搞出多大的风浪,手下几股较大的人马就叛变了!阮景异等人便私下找出来一个陈季扩,一众大将以此结盟,暗算了陈頠,把他抓了起来。

接着才是陈季扩被拥护称帝,陈季扩到处攻打我朝‘交趾布政使司’设立的州县,所以名声才那么大,盖过了陈頠。以至于许多大明官员不知陈頠、只知陈季扩。

实际上陈季扩的势力,还不如陈頠,他只是诸大将拥护的傀儡。诸将里还有一些支持陈頠的人马,你们因明军威胁太大、为了不削弱实力,便又把陈頠放了;双方达成妥协,给了陈頠一些人马,占据了交趾省南部地区,并称为‘太上皇’。

最后那个在蓝山起兵的豪强是黎利,凭借险要和山林,占据了蓝山、乂安等地。黎利就比较聪明了,他不称帝,还向陈季扩讨了个王来当;也不做出头鸟,就等着你们去对付大明官军。名义上这三股势力都结了盟,有了上下关系。可他们互不能管束,都是比较独立的势力。是这样吗?”

朱高煦说到这里,又道:“若大明官军真的退出了交趾省,这三股势力,还能相安无事么?”

阮景异拜道:“皇帝英明,所知甚详。”

朱高煦又摇头冷笑道:“但大明官军不会退出交趾省!胡氏暴政是我朝之功绩,当然要完成初衷,为前国王的儿子,将王位夺回来!好叫四海诸国,都遵守普世道德。”

阮景异忙问:“皇帝之意,不再占领安南国为一省之地了?”

朱高煦道:“太宗皇帝的初衷,也是为陈氏讨回公道;只不过在战后,一时没有找到陈氏宗室,大臣与交趾军民进京请愿,太宗皇帝才暂时将交趾之地、划入大明治内管辖。而今朕已找到了陈正元,自当重建安南国,还政陈氏。”

朱高煦稍作停顿,又道:“朕有个法子。陈季扩只是个被拥护上位的傀儡,你们那些人能拥护陈季扩,何不拥护陈正元?陈季扩、陈頠去帝号之后,仍为王族宗室享荣华富贵;你们仍做安南国大将。大伙儿拥护陈正元,灭掉叛军黎利,一起享太平盛世,岂不美哉?”

阮景异与陈仙真对视了一眼,阮景异看着她微微摇了一下头。

朱高煦看到了这个细微动作,心里清楚阮景异的想法:虽然两个人选都是提线木偶,但陈季扩是安南人的傀儡、陈正元是大明朝的傀儡!

阮景异道:“臣等进京,乃请旨皇帝册封,此事恐不能做主。”

朱高煦点头道:“你们把朕的意思带回去,叫大伙儿多想一想。不要有侥幸心,大明官军能有一次‘征安南国之战’,有第二次并不难。到那时,还想退而求其次享用荣华富贵,便不可能了。”

阮景异道:“我等自当把皇帝的意思,带回去商议。”

朱高煦叹息了一声,轻轻挥了一下手,若有所思地说道:“或许要大家坐下来谈,总是避免不了先血流成河,不然如何甘心?”

“臣等告退。”阮景异二人执礼鞠躬道。

朱高煦却忽然道:“正使请留步,朕与你单独再淡淡。”

陈仙真合拳拜道:“贫道遵命。”

朱高煦站了起来,往后面的门走去。身后传来了太监侯显的声音:“正使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