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凌迟吴三桂(第2/3页)

嘶——士兵们左右看看,突然感觉有些头皮发麻,以后干仗可得用点心了!

当天晚上刘鸿渐给皇上写了封奏疏,简单的给崇祯汇报了自己的工作进度,以及对吴三桂的处置方式,查处银两的用途,刘鸿渐也提了一提。

毕竟数额太大了,明朝一年的财政收入才堪堪四百万辆,想留下这么一笔巨款,必须说出明确的理由。

书信由锦衣卫负责呈报给崇祯,锦衣卫有自己的消息传递渠道,从山海关到京城,快马加鞭连夜赶路,不消三日便抵达京城。

七月十五日,北京城皇极门,崇祯皇帝临门听政。

底下大臣有的上奏说某某地发生蝗灾请求户部派银赈灾,有的御史则弹劾某某地的一个县官贪赃枉法,奏完事的臣子见崇祯不言语,只得起身行礼退回班列。

崇祯这几天一直惴惴不安,他的心思都在山海关那边,于是索性只要不是关乎大明存亡的大事他都懒得理,反正稍后会由内阁待其处理。

内阁首辅吏部尚书郑三俊,次辅兵部尚书李邦华,其余阁老均为几个大学士。

崇祯在位十七年,换了五十多位阁臣,却越换越觉不趁手,但自从大臣们吃了那次鸿门宴,现在这新组的内阁明显比之前好多了。

虽然偶尔也会闹点小摩擦,但基本他下达的命令,底下人也确实在按部就班的执行着,当然,这其中少不了锦衣卫的功劳。

得了刘鸿渐命令的梁阳,扩充了锦衣卫的编制,只在京城周边就布置了近万人,其余人手分散各地,锦衣卫就向黑暗中无所不在的眼睛,让一切宵小战战兢兢。

崇祯机械般的摆摆手,示意他明白了所奏之事,不时又有一个御史右跨一步准备奏事。

“皇上,山海关来信使了……”

作为一个太监,在朝臣议事之时如此大呼小叫,治他个杖毙也不为过,可这是崇祯的交代。

崇祯让他不论昼夜密切关注边关局势,有任何消息不论任何时候马上报于他听,乃至于底下的小黄门刚把消息传到王二喜耳朵。

王二喜便大声说了出来,毕竟在太监们眼里,只有皇上一人。

“宣!”崇祯精神一振,脸上再无疲惫之色,只是……会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锦衣卫南镇抚司驻山海关百户林动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也许是星夜赶路,百户官看起来满脸疲惫。

“爱卿免礼平身,山海关那边如何了?”崇祯目光炯炯。

“禀皇上,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已被我们指挥使大人用计除去,边镇无虞!哦,这是指挥使刘大人的……!”

“好!”崇祯听到边镇无虞四个字,心情激动,直接打断了百户官接下来的话。

“……的奏疏。”百户官被崇祯突然的一声‘好’吓了一跳。

王二喜随即接过奏疏交于崇祯,崇祯大致浏览了一遍,面色看不出忧喜,又递给了王二喜。

“念!”

“臣安国伯刘鸿渐百拜吾皇万岁:

臣受命山海关以来,夙兴夜寐,枕戈待旦,唯恐托付不效,以伤皇上之明,所赖边军虽靡,然心仍存大明也,臣……臣……”

王二喜看着信读着读着读不下去了,这安国伯跟咱家有仇啊!

“念,接着念啊!”

“怎么不念了?”

底下马上有大臣唠叨,他们听的正起劲儿呢!

王二喜看了眼崇祯,崇祯示意他如实念。

“所赖边军虽靡,然心存大明也,臣……编不下去了,臣用计诱捕了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以其为人质震慑其亲兵,然后微臣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胁之以威,余部遂皆诚服。

为以儆效尤,激发士兵士气,微臣擅自做主把吴三桂等三名主犯凌迟处死,其所贪墨的纹银三百八十余万两,除却发放克扣的军饷外,余下的微臣想作为奖赏,以鼓励边军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