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5 浮出云海(第2/3页)

三倍音速中队,来自于多山的印度东北部,实际上大部分时间,该中队都驻扎在提斯普尔,那里是对抗中国的核心地带。该中队也一直是中国空军的心头大患,扎里克相信,在中国人演习中,第二中队应该已经在跑道上被消灭了几百遍了,如果他是中国的指挥官也会尽量在地面上,而不是在空中消灭这支部队。作为一支前侦察机部队,该部队以前的战术是快速和隐蔽,而现在变化也并不大,他们训练的重点始终是隐蔽接近,无论是对地面目标亦或者是空中对手。实际上扎里克上尉并不赞同这次慌张的调动,因为内这些日子阿萨姆邦上空不太平,常有中国的无人机侵入侦察,甚至到了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上游位置,小股的侦察部队更是不断骚扰,而以往他们没有这么深入过;这肯定是某种前兆,一定会有事发生。上级调动他的一个理由是:敌人刚刚失去了这一带的指挥核心——一部林芝雪山上的雷达,使得他们无法展开大估摸的空中作战。上尉从不相信那座雪线以上的雷达站可能瘫痪半年的说法,如果是印度雷达部队,那倒是可能的,但是中国人的效率一直还不错,这一点他深信不疑。他与虎鲨中队的达布里尼上校交换过看法,认为这只一次并不高明的战术欺骗,而上级总是倾向于相信一切有利于己方的情报。出于国防部最后的几分狼,刚刚配备阵风飞机的第222虎鲨中队最后没有被调动到南方,而第2中队还是来到了这里,这个中队寄托着辛格的无限期望,在他看来,三倍音速应该成为压垮敌人的最后一根稻草,对此扎里克也持保留意见,他认为一旦敌人在南方吃紧,他们就会在北方动手,这几乎是所有占据地缘优势的国家必然的手法,为何国防部会这么天真?

扎里克连夜赶到了旁遮普帮的前线机场,没有赶上夜间的作战。印度空军在夜间没有优势,除了各部队在勉强的射程上胡乱发射中距弹之外,战斗本身不值一提,甚至给了中国空军喘息的机会。发射中距弹犹如发射黄金,不过中国人并不怕这样的作战,因为有像样的工业,中国很少受到挟持,开战以来,俄罗斯一直在以很合理的价格向中国推销导弹配件,从导弹的导引头到高精度陀螺仪;而俄国人对印度则没有这么的客气,对于印度急需的R77导弹价格已经涨了很多倍了。

扎里克的战术与众不同,他不想隔着几十公里齐射导弹,他只是想利用山势进行偷袭,然后迅速脱离,绝不拖泥带水。

现在他的目标是留下那两道尾迹的中国飞机,从预警机的信息看,敌人占据4对3的优势,而且从他们互相掩护的动作看,似乎都在统一有序的指挥之下,不过掩护战机离得太远,而且正面对一轮朝日,这是一个巨大的,必须加以利用的破绽。

“弟兄们,我们跟上去,狠狠咬一口,给他们留点儿记性。”

不等a50批准,他带头拉起了飞机躲到了敌机的6点钟方向,这是这种飞机的视野死角(除非做一个滚筒动作)。

既然这是一种和苏30mki有共同源头的飞机,扎里克相信他们也都有同样的弱点。三架印度飞机打开加力追了上去,在探测到敌人的雷达之前,他们不准备使用雷达。目测,敌人还在7至8公里外,如果能追得近一些,那显然是更有利的。

宋宁使用雷达有一些晚,但是他仍然比预警机先看到了三架印度战斗机,遥远的预警机也是通过宋宁的数据链才看到了这一危险的情况。

“当心后面!三个敌人。”他对着电台他喊时,仍然没有用肉眼看到目标,敌人选择的进入角度非常狡猾,他的视线完全被6点钟的太阳遮蔽了。

刘兆林急速坐了一个翻滚,他看到了2架从云海中浮出来的敌机,是双垂尾的重型战机,就如潜藏在海面下跃跃欲试的鲨鱼一样。第三架在哪里?这一瞬间他没有看到。在他改平飞机瞬间,雷达告警器开始尖叫,是敌人雷达的扫描。他赶紧告知僚机解散编队,各自机动闪避,但是在这个距离上切线动作和箔条都是无用的,因为他们面对的是大功率的相控阵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