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 曲折的对抗(第2/3页)

10公里后方的拉巴拉斯中校已经看到了失去目标爆炸的导弹,同时也看到了目标加力燃烧室的火焰,他不由得心中暗喜:“我怎么说来着?不能按常规出牌!”

中校发射的并不是2枚与僚机一样的R77导弹,而是2枚技术水准较低的,使用中段指令加末端红外制导的R27T导弹。这种使用2中不同制导模式导弹,同时进行中距离攻击的奇特战术,在苏军的教材中出现过,但是由于实战效用反馈不足,最后只是昙花一现,被打入了另册。在目前流行的中距弹攻击理论中,空战必须短促而直接;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的战术编队,一般不会携带太多不同样式的武器。

拉巴拉斯并不是一个墨守陈规的人,他敢于从海上突破第三国领空进入前线,自然也不会甘心拘泥于传统的战术。他在俄国接受这批新式飞机的时刻,就开始对传统的空战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刻地探索;他知道俄国出口武器缺乏多样性,所以必须考虑到,中国或者巴基斯坦,必然会对米格29使用的武器十分了解,也会有相当的克制之道,如何能够克敌制胜?这是他经常自问的问题;当然另一方面,他在如何对应中国军队可能使用的镀空对空武器方面,也颇有心得。

最终在俄军尘封的旧教材中找到了与自己不谋而合的部分。R27T导弹的性能并不是那么的出色,这是一种转弯过载低于格斗弹,发射范围远远小于一般中距弹的,“折中”武器。实际上,除了法国以外的在大部分西方国家,都没有研制过类似的武器。

中校发现,如果这种导弹与2枚R77导弹同时向目标的后半球发射,就可以隐藏在敌人对R77的注意力后面,完成它的靠近并寻找到热源的步骤,毕竟它使用了一种被动的不易被察觉到的,且不会被箔条干扰的导引头。考虑到在一片刺耳的告警声中,大部分对手难免会忙中出错,这显然是一种实用的战术,缺少的只是一次实战的验证;苏30mkk的座舱内,紧凑刺耳的雷达告警声突然间缓和下来,这个7g的转弯似乎连那战斗机的相控阵雷达一并晃过了?现在敌人的雷达从“跟踪”状态,退回到了“扫描”;是否百分之九十的威胁已经可以解除了?显示器上,2架歼10正在70公里外飞速杀到,转眼间这里的态势就会变成2对2。

苏30mkk后座的武器制导员一直在来回转头观察,黑夜中什么也没看到,但是他感受到了一丝的不详,大量的箔条也干扰到了指挥机的雷达,现在另外2枚导弹去向不明了。

随即剧烈的爆炸发生,第一枚就在一侧发动机附近使得发动机顷刻停车,第二枚稍远些,但是仍然炸掉了一侧的水平尾翼。

随即战机开始水平旋转起来,由于另一台发动机仍然在工作,这使得飞行员眼前hud上的过载数字,迅速增加到了9g。

来不及查看受损状况,飞机显然是不行了。

“我机遭到攻击,必须跳伞!”

飞行员草草报告而来情况,果断落下弹射手柄。2座零零弹射座椅,在一团火光中被发射到了空中。冒着火焰的战机还在水平盘旋中急速下坠,坚固的机体使得它没有迅速解体,就这么挂着4吨的弹药和大约一半的燃油,冒着火往下坠。这架重型战机最终撞到了山上。巨大的爆炸瞬间照亮了整座山头,以及沿着山脚蜿蜒的河流。随即,火光消失,那条河也看不见了。

悬在半空的飞行员,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掉在了印度控制线的一侧。他的通讯已经中断了,卫星定位装置不在手边,暂时无法取用,也无法获知具体的情况;但是无论如何,他很知道,察隅河的下游仍然在印度人的控制之中,从喜马拉雅山各个山口向南涌动的气流,正裹挟着他向相反的方向移动。